人应有所戒惧,才能不招灾祸——一代名将徐达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明朝著名军事统帅徐达,被人冠以“指挥皆上将,谈笑半儒生”的美誉。他的一生谨慎谦卑,始终对天理和伦常心怀敬畏。

徐达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一个农民之家,儿时曾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在后来的军事生涯中,徐达有勇有谋,用兵持重,为明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谋将帅才的他,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与厚爱。

但是,虽然徐达战功累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却始终践行着“人应有所戒惧”的处世原则。身为统帅的徐达,始终怀着一种“心有所惧”的谦卑心理低调做人。他与士兵同甘共苦,遇到军粮不济,士兵未饱,他也不饮不食;扎营未定,他也不进帐休息:士卒伤残有病,他亲自过问,给药治疗。如遇上士卒牺牲,他更是筹棺木礼葬。将士对他无不感激和尊敬。

明太祖朱元璋曾私下对他说:“徐达兄立下了盖世奇功,从未好好休息过,我就把过去的旧宅邸赐给你,让你好好享几年清福吧。”朱元璋的这些旧邸,是其登基前当吴王时居住的府邸,其富丽堂皇的程度比皇宫差不了多少。可徐达却坚决不肯接受。他说:“我为人臣子,当为君主鞠躬尽瘁,为国家死而后已,岂能因自己的私欲而有所图,头顶三尺之上有神明在看着呢。”

万般无奈的朱元璋便用计将徐达灌醉,然后亲自将他抬到旧邸的床上。半夜酒醒后的徐达得知自己住的地方正是那座旧邸时,立马翻身下床,俯在地上大呼死罪,觉得愧对君臣伦常。朱元璋见其如此谦恭,心里十分高兴,当即便命人在此旧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门前立一牌场,并亲书“大功”二字。

公元1385年,徐达在南京病逝,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他为中山王,并将其肖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开国功臣第一”。

徐达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获得一些物质享受及特殊待遇并不为过,但是,他却依旧规规矩矩做人,端端正正做事,不论做了多大贡献,无论自己多深得君主的心,也不邀功,不要赏,视自己如平常一样。这是因为,他懂得自己身在宦海,不管官有多大,自己的本事有多大,都需要心怀畏惧夹着尾巴做人,只有这样才能在伴君如伴虎的朝堂,在刀光剑影、尔虞我诈的朝争中屹立不倒。

事实也是如此,朱元璋生性多疑,许多人在官场命运不济、不得善终,而徐达却得到了朱元璋一生的信任和重用,他死后,朱元璋甚至为其悲恸不已,而他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无不与他这种“知所戒惧”的言行紧密相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