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夺得曹魏大权,为什么敢让自己的后代取代曹魏?原因不简单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572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自黄巾军起义开始,大汉王朝便已岌岌可危,之后先有董卓乱权,又有“文和乱武”,天下大乱的帷幕被彻底拉开。经过群雄角逐之后,天下三分,大汉开始进入三国时期。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最终一统三国结束乱世的,不是占据了中原地区,势力最大的曹魏;不是经营江东多年,水军无敌,又有长江天堑的东吴;也不是据有易守难守之地,又属汉室宗亲的蜀汉,而是原本并非诸侯的司马家族。

其实汉末三国时期,不管哪个阵营,都有功高盖主之辈,都有权臣,但是敢于像司马家族这般,直接篡位夺权的,却几乎绝无仅有。司马家族能够先架空魏室,后篡位登基,到底有什么倚仗呢?关于这个问题,可能有人想到了司马懿的寿命较长。的确,司马懿虽然不是那个时代最长寿的人,毕竟他还没有活到八十岁,但是他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雄主,等到了一个弱小的曹芳,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内。

可是,他为臣子,不管是曹操,还是曹丕、曹叡,都可以提前结束他的性命,例如东吴的诸葛恪,官至大将军,手握重兵,在朝堂上也有巨大的影响力,不是同样被轻易诛杀了吗?而且曹操早就看透了司马懿的狼子野心,提醒过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那么,为什么他最终还是得以活命,并让自己的家族取代了魏室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司马懿擅长隐忍,没有留下任何把柄

以曹操的多疑和果决,如果司马懿留下了什么把柄,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将其除掉,以绝后患,可是曹操时期,司马懿没有做过任何出格的事情,也从未表露过自己的野心,甚至在曹丕、曹叡时期,除了《魏略》中记载,他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逼死了张郃之外,也没有任何引人怀疑的举动。这一点,是其他权臣不具备的,也是他能够自保的诀窍之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有了夺权的机会和可能性。

二、司马防对曹操有恩,司马懿对曹丕有恩

司马防是司马懿的父亲,曾是汉室的京兆尹,当初曹操为官,还是由他举荐的。也就是说,他对曹操有着举荐之恩。虽然曹操是一个枭雄,也是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贤者,但是在司马家族没有留下任何把柄的情况下,曹氏自然不会恩将仇报,反而会厚待司马家族。而司马懿对曹丕有空,在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之位的时候,司马懿是曹丕的坚定支持者,为曹丕夺得世子立下大功。所以,曹操警告曹丕的时候,曹丕一直维护着司马懿,而且在晚期还重用了司马懿。司马家族能够今天,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三、司马家族是河内士族

当然了,除了司马防的关系之外,司马家族本身就是河内士族,人才辈出,抛开其他不谈,单说司马懿兄弟八人,其长兄司马朗虽英年早逝,却是曹操麾下的重臣,官至兖州刺史,而且深受百姓爱戴;司马懿的成就不必多说;其三弟司马孚在曹魏官至太宰;四弟司马馗是东武城侯;五弟司马恂是鸿胪丞;六弟司马进是中郎将;七弟司马道拜安城亭侯;八弟司马敏是安平亭侯。由此可见,司马家族在曹魏的根基和地位,而且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这一家族在曹魏的影响力。因此不管是司马懿架空魏室,还是司马师、司马昭能够把持朝政,都说的通。

不过,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司马家族之所以有篡权的底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个家族,非常有底蕴。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司马”这一姓氏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是周朝时,他们的先祖程伯休父官至司马,为周王朝执掌军队,并负责辅政,在立下大功后,周宣王赐他以官职为姓;第二种说法是其先祖为春秋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第三种说法是出身姬姓的南北朝流民统领,许穆之和郝炎之二人,后代中有人改为了司马氏。除此之后,韩献子的后人,和春秋时期大司马孔父嘉,也有后人改姓司马。

也就是说,以晋代魏的司马家族,不管属于哪一脉,其家族家蕴都不容小觑。而且在汉末,虽然司马家族,不及汝南袁氏,和华阴杨氏的四世三公显贵,却也不差,最起码从司马懿往上数,三代之内全是汉室重臣。这一点,也是其他权臣,或者大族,无法攀比的。尤其是在曹魏正处于军阀政治,向士族门阀政治转变,因此,他们是曹魏士族阶层的代表,在夺权之时,也得到了很多大家族的支持。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晋书》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