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潇洒的职业,官位不大,权力极大,皇帝都得敬三分

在中国古代,官位极多,鱼龙混杂,皇帝们为了有效地监察各级官员,设立了很多监察机构,从而有了言官这个职位。顾名思义,言官,职在讽刺左右,以匡人君。说白了,就是负责找茬的人。

明朝建立了历史上最完善的监察制度,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言官群体,言官的权力达到顶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人——朱元璋。朱元璋建国后,仿元朝制度,建立了御史台,后来改其名为都察院,长官为都察御史。全国共有十三个省,都察御史分为十三道,近二百人,为历史之最。

这些人品级不高,甚至很低,但权力却极大。大到中央,小到各级衙门,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范围,官员们看到他们就发抖。

那么,这些人权力这么大,要是他们自己犯法谁来管?朱元璋早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想了一些办法来应对这个问题。首先,挑选一些书呆子、认死理的道学先生来当御史,因为这工作得罪人,还不落好;其次,降低御史的品级,这些御史都是七品官,芝麻小的官,可以让他们不那么张狂;最后,设立六科给事中,来监督都察院。

应该说,六科给事中是都察院的升级版,这些言官的权力大到可怕,甚至可以退回皇帝的敕令。

言官让朱元璋吃尽了苦头。举个例子。洪武年间,巡城御史周观政巡视奉天门时,遇见太监领着一群女乐向内宫走去,根据大明律例,女乐不得入内宫。周观政上前制止,太监说:“这是皇上的命令!”

一般来说,既然有圣旨在身,也就不追究了,但这个周观政是个认死理的人,坚决不允许女乐入内。太监没办法,只好禀报朱元璋。朱元璋知道后,下了一道口谕,说了一堆称赞的话,意思是干的不错,这事你先别管了,回去吧。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周观政依然不依不饶,死也不通融,一定要朱元璋亲自来和他说。最后朱元璋亲自出宫安抚,说自己不用女乐了,周观政这才罢休。

堂堂天子,竟然被一个芝麻小的官搞得哭笑不得,看起来很荒唐,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监察制度的的确确起到了硬性效果。

当然了,除了言官,其他的官员是绝对不能多嘴的,言官敢说话,那是有传统的。自古以来,封建王朝就有不杀言官的传统,无论多么昏庸的皇帝,都不会轻易杀言官。

这批敢于直言极谏的言官,拨乱反正,视死如归,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对权力体系起到了制约和规范的作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权力的腐化。也正是因为这群有原则的人,大明才能二百多年长盛不衰。

任何事物都有其消极的一面。明中期以后,随着朝政的腐败,言官们为了利益,身陷朋党之争,加速了国家的衰败,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