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先遣英雄连的故事(1):向西藏进军

反映进藏先遣英雄连的电视剧《先遣连》剧照

1950年5月,彭德怀按照中央军委 “多路向心,解放西藏”的部署,组织部队从新疆进藏。他用红色铅笔圈定地图上西藏西部的一个黑点,命令独立骑兵师师长何家产,这就是你们的目的地。

这是一张东印度公司绘制的地图,是当时能找的唯一一张西藏阿里地图,那个黑点是阿里当时的首府噶大克。

进藏先遣英雄连

阿里位于西藏西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600到5100米之间,空气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一半,是“生命禁区”。

1. 独立骑兵师组成进藏先遣连

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接到何家产传达的命令后,提出先派一个连进藏侦察,在只有起点和终点的行军图上找出一条去阿里的路,得到中央军委批准。

独立骑兵师成立了先遣连,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独立骑兵师1团1连,共136人。骨干为起义改编的原国民党骑兵第4旅8团,另从其他部队抽调来二十多人。

136名先遣连干部战士由汉、藏、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7个民族组成,他们大都能骑善射。

独立骑兵师一团政治处保卫股股长李狄三任总指挥兼党代表,随连进军阿里。连长由国民党起义军官曹海林担任,这支起义的国民党部队曾经在新疆赛图拉有驻防,有高原生存和作战经验。副连长彭清云主要负责连队军事工作。

先遣连出发之前,副连长彭清云已带人进行过三次侦查,以摸清楚进藏路线。师部给彭清云配发了一张英文版军用地图。彭清云翻开地图一看,藏北地区一片空白。这时他才明白,这次需要探明的进藏路线,是一条没有任何资料说明、也没人走过的路线。

1950年5月 l7日,彭清云带了9名侦察员从师部出发,走了16天,来到昆仑山。由于高原反应比较大,两个侦察员得了肺水肿牺牲了。

入藏先遣英雄连翻越的昆仑山脉

第二次侦察走了22天 ,同样无功而返。休息一周后,第三次出发,带了更多的物资,还增加了骆驼和牦牛, 走了31天,来到一个湖边 。因为这个地方比较暖和,于是彭清云就给湖取名 “暖海子 ”。

几天后,走到一座小山旁边,为了记住走过的路线 ,他们把几件旧衣服埋在山包上,并给这座山取名 “埋衣山”。这些名称后来都成为阿里地区的正式地名。

2. 进藏先遣连开始艰难历程

7月31日,在新疆于阗县普鲁村一个靠河边的麦场上,先遣连举行了进藏誓师仪式。然后沿着彭清云探明的进藏路线进军。

行军10天后,先遣连开始翻越达阿克坂。山上终年积雪 ,高寒缺氧,没有道路,全连仅凭 一张自绘的地图和一块指南针,一边侦察 ,一边前进。经过几天艰难的跋涉,先遣连到达 “地拔双崖起,天余一线青 ”的赛虎拦姆石峡 。

先遣连翻越雪山时的情景

在石峡中行走 ,时而乱石在头顶呼啸,时而山洪突发,“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石峡最窄处,勉强只能通过一人一骑。全连人马整整用了3天时间才穿过这个石峡。

此后,越往前行,地势越高,气候越恶劣。由于高山缺氧所引起的高山反应,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出现头疼、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海拔的增高,连马都不走了,有的马鼻孔开始流血。有的战士高原反应剧烈,只能让其他战士抬着走。

好不容易过了达阿克坂,就进入藏北高原。太阳照在雪地上,不少人得了雪盲症。

9月15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 ,先遣连到达阿里地区改则宗 (即改则县 )的两水泉。10月底 ,先遣连到达麻芒堡。

l1月下旬 ,在扎麻芒堡东南20公里一个叫峪崆的地方,先遣连与阿里噶尔本派出的全权代表才旦彭加进行了为期三天的 “和平谈判” ,最后双方达成《五项协议 》,其中内容包括:嘎本政府承认人民解放军进驻改则江索郭,并尽力协助人民解放军和平进军阿里;人民解放军保证尊重藏族风俗、宗教信仰 ,实行民族平等 ,保护僧俗生命财产安全 ;人民解放军保护藏民利益 ,不买藏民一粒粮、一斤盐;人民解放军保证尊重地方政府,不干涉其任何行政管理和内部事务;嘎本政府保证以兄弟态度对待人民解放 军进藏先头部队。

《五项协议 》是用藏汉两种文字写在布上的,据阿里地委党史办考证,《五 项协议》是人民解放军进藏史上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的第一个协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