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文物」战国夔凤菱纹青铜镜

战国夔凤菱纹青铜镜

□周李

人们常说“破镜重圆”“明镜高悬”“以史为鉴”(古书“鉴”与“镜”常互通),古代铜镜除了作为照面饰容的日常生活用具外,还被用来装饰、馈赠、祈求吉福以至传达情谊,蕴含了几千年来人们的美好心愿和祝福,承担着镇宅辟邪、追求圆满等功能,浓缩着深厚的“镜”文化。

这面战国青铜镜,2006年发现于忠县邓家沱土地岩墓群的13号墓,在三峡库区文物抢救性发掘时出土,属国家一级文物。镜呈圆形,青铜材质,直径22.8厘米、厚0.6厘米、重709克。背面为桥形钮,三弦钮座,分两个区,围绕钮座的内圈为宽带夔纹,外圈主体纹饰为夔凤纹,中间以菱形穿插,满铺涡旋底纹,镜缘为凸宽外缘。夔凤纹是战国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铜镜装饰纹饰,夔凤是以传说中的凤凰概念为基础,以雉鸡、孔雀等为雏形幻构出来的一种神鸟形象。几何图案形状的夔凤,一般有细长的“臣”字眼,头上有冠、鹰嘴,有变形化的双翼、身躯和长长的尾翼,偶见一腿、爪。由于是幻化的,所以无定型。

忠州博物馆收藏的这面青铜镜年代久远,规格大,保存完整。如此精美少见的雕刻及纹饰,在铜镜上清晰可见,实属罕见,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