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六个最重情义的人物,刘备上榜有名,两人为支持兄弟而丧命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在那个尔虞我诈的乱世之中,虽然有很多人为求自保,放弃了很多优良的品德,例如马超害死父亲,出卖朋友;孟达反复叛主投敌,等等,但是那个时代也有很多坚守底线的人物,例如誓死不降的张任、高顺、审配等人。而除了他们这些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之外,还有六个人最有情有义,他们是真的看重自己的哥们、朋友,而不是被“忠”或“义”的思想所束缚。这六个人分别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第六名:刘备

刘备这个人物,如今有着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他真的非常仁善,因此他离开荆州的时候,不忍心抛弃民众逃亡;有人认为,这仅是他收拢人心的手段,实际上非常虚伪,例如他入主益州之后,先放任士兵哄抢,后用经济手段,对百姓进行盘剥。但总体来看,他是比较重情义的,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关羽死后,他不听任何人劝阻,坚持要攻打东吴,为其报仇。还体现在,糜芳降吴之后,糜竺负荆请罪,他回答说“兄弟罪不相及”,并像以前一样对待糜竺,没有忘记糜竺曾救他于危难的恩情。

第五名:赵云

赵云曾经是公孙瓒的麾下,当初他因为家中有事,要离开公孙瓒,刘备与他抓手作别。当时的刘备,还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他却许诺说,“终不背德也”,并在刘备寄袁绍篱下时,前去投奔,在刘备败于长坂坡时,没有离开,甚至为刘备找回了失散的家小。如此看来,刘备与赵云之间,不仅有君臣之情,还有兄弟之义。而赵云对刘备的情义,又显然比刘备比赵云的情义,可贵的多。

第四名:关羽

提到关羽重情重义,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当初刘备败于徐州,自己逃跑,并投奔了袁绍,而留守下邳的关羽则遭到了曹操的生擒。可是,面对曹操高官厚禄的诱惑,关羽却没有忘却初心,直言:“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于是最终“拜书告辞”,千里寻兄,再度追随依然一无所有的刘备。而他虽然遭到了曹操的生擒,但是因为曹操厚待他,所以他在离开之前,为曹操阵斩颜良,立下了大功,算是报恩。如此看来,他也是重情重义之人。

第三名: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是曹操的老乡。当初曹操因故回到老家的时候,犯了重罪。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起兵,夏侯渊也不是他的属下,却甘愿为他顶罪,从而身陷囹圄。而从曹操专门将他救出一事,可见他在狱中,应该会受很多折磨,甚至有被处斩的危险。《三国志》记载:“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在为曹操顶罪之前,他应该料到了最坏的结果,可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这样做了,由此可见,夏侯渊的确是一个重义之人。而除了曾替曹操顶罪之外,他还曾为了养活自己亡兄的女儿,在饥荒的时候,饿死了自己的儿子。

第二名:张杨

张杨,字稚叔,他与吕布一样,曾因骁勇成为了丁原的麾下。后来西园上军校尉成立,他成为一员代理司马。之后又奉袁绍之令,驻扎在上党,最后成为了河内太守。他担任河内太守期间,吕布无处栖身,前来投奔他,面对朝廷中李傕和郭汜的威胁,他依旧选择了收留并保护吕布。后来吕布被曹操围困,他明知不是对手,却还是打算出兵相助,就算无力到达前线,也想与吕布遥相呼应,成掎角之势。可惜的是,他还没来得及给吕布帮上什么忙,就被自己的部将杀害了。

第一名:臧洪

臧洪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物,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十足的渣男,因为他在断粮的时候,杀害了自己的爱妾,并做成了肉粥,供将士们食用。然而在当时看来,他却是一个真正的义士,因为他此举是为了让饥饿的士兵填饱肚子。另外,他还是第一个组织诸侯聚义,讨伐董卓的人。

而他重情重义,则体现在曹操因张邈的背叛,将张邈杀害时,他在袁绍麾下效力。因为袁绍的阻拦,他没能及时救援张邈、张超兄弟,事后他直接与袁绍决裂,并在袁绍率兵来攻时,誓死不降,最终城中军民纷纷饿死,他本人被袁绍斩杀。为了兄弟义气,能够做到这个地步的,在汉末三国时期,绝对绝无仅有。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