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大贪官,明朝和清朝处理的方式却截然悬殊,难怪清朝病入膏肓

历史上杀贪污最狠的人莫过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与朱元璋幼年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世代赤农的朱元璋,如果不是命硬的话,估计早就死了,天灾是一方面,贪官污吏横行天下无法无天更是重点。

但是朱元璋死后,后代子孙再无法像朱元璋那般强硬的对抗天下群臣,当然,这也与明朝的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明朝的官吏俸禄都极低,二品大员海瑞死后竟然都无钱安葬,可见一斑,所以对于手下官员的行为,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能做事,不太过分就好。

但是对于贪污无度的大贪官,明朝却还是毫不手软;明正德年间宦官刘瑾,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

明孝宗遗诏要废除宦官监枪和各城门监局,刘瑾都加以阻止,不予执行。他还劝皇上下令凡是宦官镇守的都要进贡一万两黄金,奏请设置皇庄,使皇庄数目增加到三百多所,使京畿地区大受干扰。

刘瑾的专权使朝政混乱,他的索贿受贿也直接导致了地方矛盾的激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官员们向他行贿后,必然要加重剥削百姓,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只好反抗。

1510年四月,武宗派都御史杨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监张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乱。杨一清平定叛乱后与前来监军的张永商讨除刘大计。叛乱平定之后,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武宗揭露了刘瑾的罪状,揭发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

明武宗不禁大吃一惊,命令将刘瑾抓捕审问。在李东阳的帮助下,明武宗最终动了杀心。第二天,明武宗亲自出马,去抄刘瑾的家。

据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所载,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其它珍宝细软无法统计。并开创了“罚款”先河,被后人发扬光大!

经会审,刘瑾被判以凌迟。同年八月,刘瑾伏诛,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恶贯满盈的明朝太监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分三天割完。行刑完毕,割下的小肉块被受过其害的人家抢着买下吃掉,一文钱一块肉。

而清朝的首贪,至少是有记载的应当是和珅;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但是自乾隆皇帝退位后,和珅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料理完乾隆皇帝后世后,嘉庆皇帝一纸诏书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

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那真是数不胜数,而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的财产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当时在廷议上大臣们都建议处以“凌迟”之刑,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不过说起功劳,其实刘瑾的功劳比和珅更大,刘瑾曾主持过“刘瑾变法”,“刘瑾变法”大概涉及四部,包括人事、民事、军事方面共85项措施,其中还包含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等措施。

根据《明通鉴武宗》记载,刘瑾变法颇有成效,当时明朝朝野一清,大有中兴之兆,但是在刘瑾被诛后,变法尽数废除,实在是可惜。但刘瑾依然被剐3357刀;而和珅论功劳,远不及刘瑾。

虽然其中因素有很多,如和珅是皇亲国戚,而他的儿子丰绅殷德更是驸马爷;但此举却给清朝的官员一个信号,也就导致清朝中后期贪官污吏横行,嘉庆皇帝及之后的清朝皇帝根本无力掌控,一直到清朝灭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