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火器明朝就有了,中国人不是只会造鞭炮,我们欠明朝一个解释

今天写了几篇关于明朝文章,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写完以后回味起来,总觉得明清两个朝代似乎有很多值得对比的地方。这种对比虽然在现在看来意义不大,但是从中却能够看到很多表面上看不到的东西。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清朝是很不错的朝代,至少要比明朝好。因为在电视上能够看到康乾盛世,能够看到雍正王朝,能够看到康熙大帝一辈子做过这么多的伟大的事,想看来都是千古一帝啊。对比明朝,电视上只有锦衣卫的黑暗,太监的专权,皇帝的昏庸等等。看到这里只能无语了。

我们要看看电视剧之外的东西,就需要去读史书。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那些晦涩难懂的历史记载的书籍每一点吸引力,还是电视看的直观比较吸引人,不去管电视上歪曲的东西。因为现在人都喜欢精神快餐。电视上看到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还能这么强大真实令人欣慰,不用去追究过多的东西。事实上这种看法不太客观,清朝作为异族统治,是以奴役汉族为最终目的的,至于这个民族的前途,就不再考虑之列了。

之所以这样说,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作为一个小老百姓,只能够从自己的浅薄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朝代了。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大明朝廷内忧外患不断,内有各路造反大军,外有后金的不断侵蚀。如果去除任何一方的威胁,明朝都能够停过这个难关,因为知道最后从皇帝到士兵到百姓其实都是不甘失败的。结果皇帝自刎,很多百姓也为了这个朝代情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而满清入关之后,自从做了汉人的天下之后,他们开始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四处抢劫,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十几万人能够统治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二是企图从思想意识上来试图奴役这个民族。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总是能够看到清朝人的的半个秃瓢的脑袋,这就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一个奴役政策。即所谓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但是当时的满鞑子不知道的是,即使面对的是死亡的威胁,汉人也是不愿意剃头发的。因为中国人讲究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损之视为不孝。而且这种观念已经流行了几千年,不是一个剃发令就能解决的。但是满清政府的威胁也是很明显的,不剃头就杀头。于是历史上少见的一个场面出现了,无数的普通的百姓自愿加入反抗清朝的大军中,甘愿失去生命也决不妥协。不是这些人缺心眼,也不是想去改朝换代,而是想给自己的民族的传统文化留个生存空间。

当然结果是在清朝军队用恐怖手段,杀死了无数的汉人的反抗者,终于成功的奴役了这个古老的民族。所谓奴役,就是把一种奴性的思维植入人们的思想里。让人从出生开始就记得你们是有主子的,那就是满清贵族。然后就在这种奴役和保守思想的通知下,晚清不愿做改变,终于拖垮了这个民族,让我们在西方国家都在争相发展的时候,沦为别人剥削的对象。可以说我们丧失了是几百年的发展机会。

一直到现如今,这种奴性还在某些人的心里扎根,无法去除。很多人一到国外就感觉呼吸都要顺畅的多了,不管去的是非洲还是印度。只要是国外就会被某些人崇尚,这其实就是奴性的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去评论明朝这个伟大的朝代了,就说一点吧。那就是明朝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与外国的商贸,还有火器的制造。这些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事实上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他们在故宫的一个仓库里,找出来很多明朝时期制造的火器,甚至很多比当时的西方的火器还要先进。而清朝的火器却非常落后,清末跟外国人打仗竟然都是拿着大刀长矛去跟长枪大炮硬怼。但是他们可能不记得,就在几百年前,明朝曾经的强大,曾经把倭寇打的无还手之力。

明朝时期的火器,已经是很先进了,而且用的都是现代化的理念制造的。比如说关宁铁骑装备的就是当时最先进的火枪,当时的火枪已经可以使用子母铳了,就是像现在装填弹药的装置一样,不用像其他的火枪,还要去装弹装火药再压实才能开枪。把子铳装进母铳就能打出去,很方便很快捷。而且在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战争中,明朝的火器开发可以说是发展到了极致。

当时有埋在土里的炸弹,有人走过就会爆炸的装置,现在称之为地雷。有设计巧妙的可以浮在水面以下的爆炸装置,有船撞上就会爆炸,现在称之为水雷。有火龙出水,就是一种可以点燃后对着地方的阵地发出的火器,相当于现在的火箭炮。有马拉炮车,火力极为强大。事实证明,自从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之后并不是只用它们制造鞭炮了。这是世人对我们的误解。而这一切的结果都是满清的造成的。难怪很多的网友说,可恨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