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次率舰队出使西洋,为何没有建立殖民地?原因其实很简单

早在600多年前,明朝的统治者们就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明朝海军力量远远超过当时的世界各国,成为首屈一指的海洋大国。明朝的郑和更是先后七次远洋出海,并且踏上了遥远的非洲大地。后来的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利用海上军事优势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为何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郑和舰队却没有这样做呢?这个谜题至今依然困扰着不少人,如果当时的郑和舰队选择在世界各地设立大明朝的殖民地,估计也没有后来的欧洲列强什么事了。

郑和是历史上有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明朝的航海事业。一生的足迹可以说是遍布世界各地。他在幼年时就被送入当时还是王爷的朱棣手下当了一名宦官,深得朱棣的信任。后来在朱棣坐上龙椅后,就把率领大明舰队出海宣扬大明王朝威严的任务交在了他身上。其实在宣扬朝廷威严的背后,这次的远航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寻找可能远遁海外的建文帝。

众所周知,朱棣是从他的侄子朱允炆手里夺得的皇位。登基之后,流落在外的建文帝就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在南京城破之后,皇宫中只发现几具被烧焦到无法辨认的尸体。据宫中太监所说这几具尸体就是建文帝及其家眷的遗骸。但是人们私下里都在流传建文帝其实已经易容成僧人偷偷逃出南京城了,再后来就有了建文帝远遁海外以自保的传言。在没有亲眼看到自己侄子的尸体之前,朱棣总觉得自己的这个皇位坐的并不踏实。所以在朱棣坐稳皇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打造一个规模巨大的舰队,出海去寻找可能远赴海外避难的建文帝。

即使倾尽大明朝的全力,打造这只庞大的舰队也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所以在公元1405年,郑和第一次率领舰队出海,这次航行途径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最远到达了印度。经过两年多的航行,并没有发现建文帝的踪影,最后不得不返回明朝。虽然这次的航行并没有找到建文帝,但是收获同样是十分巨大的。郑和舰队的到来,给途径当地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所经之处都在惊叹明王朝的强大。所以在郑和的舰队回国时,途径的各国都派遣了使者来觐见大明朝皇帝。

之后的六次航行,主要是送一些外国使臣回国,还有一些海上贸易。如果没有大明王朝的舰队护送,这些小国的使臣是没有能力回到各自国家的。至于郑和舰队为什么不在途径的各国建立殖民地,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当时的明朝在经济、军事、科技方面都处于巅峰,自然看不上这些荒蛮之地。早在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候,当时的越南就被朱棣派遣大军占领,成为了明朝的一个省。明王朝每年花在越南的费用达到一百多万辆,而税收仅仅只有几万两,反而成了明王朝的一个大包袱,最后被明朝抛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