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去世,长子30多岁,却让6岁的顺治继承皇位,原因很简单

皇太极可谓是一代雄主,在他的领导下,满洲人建立的后金帝国已经在1636年改国号为清朝了,他经略漠南征服蒙古,东征朝鲜将其变为附庸,南讨伐明朝,大大削弱了明朝的实力(东北的明朝势力事实上被一扫而空),更重要的是,它对这个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国大力改革,使得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式的奴隶制国家成为强盛的,欣欣向荣的封建帝国,为大清后来入主中原奠定了雄厚基础。

然而,在1634年,满清入关前夕,皇太极(明朝一般不喜欢用这个词称呼他,交黄台吉)却突然猝死,年仅五十一岁,这可能是由于爱新觉罗家族遗传的心脑血管疾病,然而,他死后,国家怎么办呢?

首先这个时候不像当年明朝嘉靖皇帝上位的时候那么尴尬,黄太吉是有儿子的,而且他的儿子是有能力理政的,豪格已经34岁了,但是,由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遗训,大汗的儿子,大汗的弟弟、甚至侄子都有继位权(这其实可以看做一种部落式制度的残留,满清入关后,尤其是正轨后,自然不会再守这个规定),这样,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豪格其实都有继承权。

当时,多尔衮势力很大,再加上皇太极是猝死的所以根本没来得及立下遗嘱,所以他对皇位自然也是跃跃欲试,而亲近皇太极血脉的也是大有人在,眼看萧墙祸起,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选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选取了皇太极的幼子,年龄仅仅六岁的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即位,而皇太极呢?则给予实际权力,被封为皇父摄政王,确实,这种方式使得满清王朝安安稳稳渡过了权力的过渡期,避免了一触即发的内乱,可谓成功之举。

但是,为什么多尔衮会甘心放弃呢?事实上那个时候他的优势是非常大的,他想要王位,那几乎豪格是没有胜算的,可是最终他放弃了皇帝的名义,仅仅只当摄政王,他真的甘心吗?这就和一个女人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庄皇太后,她通过高明的政治手段,终于稳住了多尔衮,而且也由此造就了一桩中国历史很有名的疑案,那就是孝庄皇后有没有嫁给多尔衮,这到现在都是众说纷纭,留待后人的进一步解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