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茄楠!在渺渺清香中玩转香文化

“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谓所著《天香传》,为中国最早针对沉香所做之专著。“茄楠”是明代开始视为最高等级的沉香。台北故宫博物院于5月25日推出了“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将展览取名为“天香茄楠”,期待观者除欣赏工艺制作之美外,更能探寻如天香般令人难忘的香味。展览分成两部分,一是“香之道”,通过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宫廷茄楠沉香,看过去的日子里,稀有的沉香是如何被珍藏、穿戴及薰燃品玩,故分为“收藏陈设”“随身佩饰”“品香香具”三个单元,以了解古人是如何使用这种价比金高的香中钻石,让生活更有味道。二为“香之味”,看今日除收藏、佩戴外,过去数十年来,台湾复兴了品香文化。以品香为主,发展出完整的香席器用,借由展出“香具艺术”与“品香空间”二单元,让这些优秀的创作来说明现代人如何玩香。在沉香越来越稀少的今日,透过展览,看当时宫廷如何将最上乘的沉香,奢侈地做成各种精美的香玩器。

沉香深受宫廷的喜爱,发展出多样化的使用方式。宫廷喜欢以茄楠沉香雕作各种精致陈设。沉香的大件器物尤为难得,选展均为宫廷工匠精心制成,多被陈设于乾清宫。

清乾隆六年杨维占“雕茄楠木香山九老”,长12、宽9、高18厘米。

以整块茄楠木雕刻“香山九老”,即唐武宗会昌五年(845),诗人白居易于洛阳香山,与八位七十岁以上致仕友人的文会场景。下方有“乾隆辛酉年小臣杨维占恭制”刻款,为广东牙匠杨维占,刻于乾隆六年。同时正面山壁刻有乾隆六年十二月之《题刻画伽楠香山九老图》,收录于清高宗《御制诗·初集》。此件正面按香材纹理斧劈浅刻出高耸山壁,将人物集中于山下,老者们或坐或站或提笔书壁,姿态各异,更有僮仆蹲坐执扇烹,山岩以侧刀浅刻短截,取香材天然形势不加斧凿。带染色象牙座。不仅材质珍贵,其雕工简约洗练,构图巧妙呈现形小象大的气势,为乾隆时期陈设器极精好之作。且据《活计档》记载,此件于乾隆七年时,配文锦匣,入乾清宫头等收藏。

清乾隆“雕伽楠木螭虎龙尾觥”,长9、宽17、高26.5厘米。

据《活计档》记载,在乾隆二十一年8月15日为“伽楠香螭虎龙尾觥一件,传著配有锡屜匣盛装,屜下装蜂蜜。伽楠香木外配锦屜、锦袱入乾清宫时做上等”,符合文献记载以匣盒养香的方式。此块香木结油方式已使其脱离原本木头该有的样貌,或为糖结。器型仿制西汉角形玉杯之形制与纹饰雕制而成,全器以镂雕与浮雕,结合凤纹、螭文与龙纹而成,在辅首上方刻“乾隆年制”隶书款,是重要的仿古陈设器。后配得锡匣、文锦匣与锦袱,并刻得款,入乾清宫收藏。

清乾隆“沉香木雕牡丹花纹瓶”,底径8、高29.2厘米。

以整块沉香,取材料本身的纹理雕制而成,仅于瓶身腰部浅浮雕缠枝牡丹纹,有旧锦袱,为乾清宫所收藏,见于光绪二年《时做上等次等陈设档》,应为乾隆时所做。

沉香的使用,在宫中十分兴盛,各种沉香佩饰,如手串、朝珠、扁方、香佩等做工精致,为宫中人士所喜好。

清“茄楠木雕万事如意香佩”,长6、宽6.5、高1厘米。

茄楠木镂雕如意与八宝的犀角交叠,上面刻有“万”字,中间则为折枝柿子,寓意“万事如意”。串饰珊瑚珠、珍珠及绿玉,并垂饰绿玉花蝶坠及粉红碧玺坠角。

清“茄楠木雕福禄大吉香佩”,长6.6、宽4.2、高1.2厘米。

茄楠木双面浅浮雕两柄如意,如意下方饰一卍字纹,两侧雕有柿子,寓意“万事如意”。

清“青玉镂雕香盒”,径8.3、高3.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多件此类雕工细致的玉香盒,打开仍可见原有的锦布香料包。双面镂雕有层次的花叶,中有花型开光,内雕花朵盛开,上下各雕蝙蝠一只,余为花叶纹。

在宫中摆放许多炉瓶盒三式,是以薰燃方式品香。用炉以燃香,盒贮香料,瓶内插铲香灰的铲、箸。炉瓶盒三式,有玉、瓷、铜及珐琅等材质,展现工匠技巧,燃香同时也可欣赏其多变造型。

清“白玉雕直纹炉瓶盒组”

清宫大量以各种玉料制成炉瓶盒,作为各宫殿陈设之用。玉雕鼎式炉,三乳丁足,双立耳,带盖。器腹琢直纹;盖仿玉顶木盖形式,盖雕番莲纹,于玉顶镂雕龙纹,并有镂雕紫檀木座。与香瓶、香盒三件一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