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通宝介绍及其价值

今天,小编来和大家聊聊古钱币中的铜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孔圆钱。在古装剧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做盘缠,而盘缠指的就是这个方孔圆钱,也叫方孔钱。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窥历史究竟。

秦朝时期,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于是,秦始皇便以此之说铸造方孔圆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圆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汉代所铸的方孔钱仍称“半两”,但重量不断减轻。如吕后二年(前186年)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175年)减到一铢以下,称为“荚钱”。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又铸三铢钱。并于元狩五年(前118年)废“半两”,改行五铢钱,铸文“五铢”。这种五铢钱从东汉开始使用,各朝沿袭,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废止,使用时间长、币值较稳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钱币。

在小编看到的钱币中,就数年号加通宝此类古铜钱最多。而奠定此类习惯的是由成汉国和唐朝奠定的。

中国古代钱币还经常以皇帝年号来命名,亦称“年号钱”。由五胡十六国的成汉国率先铸造。338年,李寿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自立为帝,国号为汉、年号汉兴。开始铸“汉兴钱”。

通宝,是中国唐以后钱币的一种名称,因铸文中有“通宝”字样而得名。在钱币上铸“通宝”字样,起源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钱而铸的“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重二铢四垒,十枚重一两。从此,铜钱不再是重如其文,以重量来铸名了,改称“通宝”流通。钱币也真正开始成为货币符号,不再以货币自身价值来交换了。以后历代都沿用通宝,并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后梁的“开平通宝”、南唐的“大唐通宝”、北宋的“祥符通宝”、“元丰通宝”、“天禧通宝”,辽的“重熙通宝”、金的“大定通宝”、元的“至正通宝”、明的“洪武通宝”。而辛亥革命后广东、福建等地的“民国通宝”则是我国最晚的通宝钱币。

在目前的古钱币市场,年代越久,品相完好,其价值越高。不仅是其钱币有极高收藏价值,还有其意义。下图是小编有幸见到的一枚元丰通宝,整体被历史的青锈覆盖,但依稀能看到其币纹饰,其币外圆内方,上下钤有元通二字,左右是宝丰二字,有些人会念成“开通丰宝”,但其实真正的叫法是顺时针读“开丰元宝”。虽被青锈覆盖,但其品相其实还是完好无损,只有清洗得当,依然能恢复当年风貌。

据小编了解,元丰通宝在2013年在中国夏季交易会古钱币专场以120万达成成交。而近两年此类古钱币价值更是连连攀高,其中有两点原因,其一因此类古钱币在几年前已被收藏家大量出手收购,所剩无几,其二因由于此类古钱币被大量收购后,市场一度出现断层,再次出现在交易会上,没收藏到的收藏家,都愿以高昂价格将其拍卖得手,因此去年与今年的古钱币在大众的热烈炒作和追求下,其价值连攀高峰。因此,人们逐渐意识到钱币收藏的意义和价值,古钱币的收藏,创造出来了神话般的奇迹,古币虽然早已不再作为钱币在市面上流通使用,但却有着非凡的收藏价值,从而给收藏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

看到这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打算在家里翻箱倒柜,看能不能找到一枚此类古钱币。如家里有此类古钱币的小伙伴,小编在此温馨提醒各位,古钱币乃是我国重要的文物之一,通过银铜机制币的研究了解,可反映出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且像这种通宝处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更是值得收藏与研究。也正是这历史银河中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使它在钱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而且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由贵重金属或白银合金铸造,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内容丰富,银光灿烂,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以上便是小编对古代铜币的有限了解,如有建议的小伙伴,可在评论区留言,小编看到即会回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