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不相信郑和宝船有那么大,直到发现一座古墓,他们沉默了

众所周知,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壮举,最远到达红海沿岸。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远航,远远早于哥伦布、麦哲伦和达伽马等人,他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更比马汉提前五百年提出海权论。

郑和船队的规模有多大呢?据史料记载,规模最大的一次有大小船只240余艘,约3万人随行,最大的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就是长147米、宽51米的巨舰。

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母“尼米兹”级航母长330米,宽70米,与它相比,郑和宝船当然要小的多。但是别忘了,郑和宝船的主体是木质结构,在拥有如此大的体积和排水量的情况下,非但没有解体,还乘风破浪远涉重洋,简直是人类史上的奇迹!

因此,外国学者对此表示了质疑:如此大的体积,木质帆船根本无法承受强大的自重和水压,只要下水就会损坏,更不用说远航了,郑和下西洋有很大的夸张成分。

我国专家进行了反驳。但是,郑和宝船早已不复存在,就连造船图纸都下落不明,仅存在与部分文献记载中,考古界讲究“孤证不立”,单一的史料记载是没有说服力的。

好在,一座古墓的考古发现直接让外国学者哑口无言。2010年,南京发现明朝太监洪保墓,政府对洪保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中的墓志铭有一句话: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

洪保曾是郑和船队的副使,他的墓志铭有很强的说服力,“五千料”折合成现代计量单位大概是2500吨。毫无疑问,史料中郑和宝船的尺寸是真实,郑和宝船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帆船。

洪保墓的发现,使郑和宝船摆脱了孤证不立的尴尬境地。郑和宝船厂正在进行复建工作,用不了多久,威风凛凛的郑和宝船将会再现人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