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三国历史上这三个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你都应该知道

大家都知道,平常打架一般都是人少的一方输。首先气势上就输了,一看对面人多心里就犯嘀咕会慌。打仗更不用说,少一点兴许能赢,相差太多主的话,主将心里也没什么底打赢。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乱世已出群雄争霸,发生过许多著名战役。有三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上千年的中国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官渡之战

攻方:袁绍 守方:曹操

袁军:十一万 曹军:两万

袁绍:兵强马壮,坐拥绍冀、青、幽、并四州。 曹操:骑兵少,兗、豫二州。

过程:相持一年半,期间曹军许多将领写信给袁绍想投降。曹操信心十足,认为袁绍必败。

结果:曹军胜,袁军大败。

影响:它直接改变了曹操和袁绍集团的实力对比,使曹操成为北方军事实力最强的军阀。

赤壁之战

攻方:曹操 守方:孙权刘备

曹军:二十余万 孙刘联军:五万

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北方基本无敌手,手上还刚拿到个南方的荆州,还有一支不弱的荆州水军。

孙权刘备:孙权有江东,刘备无地盘。陆军和水军差不多一样数量。

过程:最多打了两个月,在打之前孙刘联军心里没底,江东许多氏族主张投降。曹操气吞万里如虎,认为胜利唾手可得。

结果:孙刘联军胜,曹军大败。

影响: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

逍遥津之战

攻方:孙权 守方:曹操座下张辽众将

孙军:十万 曹军:七千

孙权:本土作战一般, 实打实的十万军队,有备而来。

张辽众将:固守一城,众将心不和。七千人马,短时间无援兵到来。

过程:曹操给张辽的信,战略指导是趁孙权十万大军没有集结完毕,突袭对手,稳定军心。孙权轻视对手,猛攻不下顿生退意。

结果:孙权军大败,张辽威震江东。

影响:使东吴在军事上遭受重创,其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使东吴君臣开始重新考虑己方的政治军事策略。

这三次战争简直是战争中的艺术,军事奇迹。其中包括的东西,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概括。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