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西子捧心的典故吗?来看金庸是如何写的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有"沉鱼之说",故称"西子"

成语"西子捧心"出自《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讲的是西施有心痛病,经常捧心口皱着眉头,但仍显得很漂亮。后人以"西子捧心"指美女的病态之美。

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越女剑》中就改编了"西子捧心"的典故。今天小编带大家来看看金庸是如何改编的。

春秋时期,吴越之霸之际,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伺机复国报仇。范蠡帮助勾践休养生息以图报仇,并将美女西施送给夫差以使其沉溺酒色而忽国事。但范蠡与西施已有白首之约,相约灭吴后携手归隐。

恰逢吴国派剑客来于越国剑客决斗,吴国剑客大胜,在越国街头横行无忌而宰杀牧羊女阿青几只羊,被阿青以一根竹棒击伤。范蠡将阿青带回,欲阿青教越国士兵剑术,阿青因自己不懂剑术,只能同越国士兵相互技击来提升越国士兵剑术,后越国士兵剑术大成。阿青在教授过程中也暗暗喜欢上了范蠡。

待得勾践灭吴后,范蠡闯到吴国王宫与西施相见,而此时阿青也闯进来声言要杀西施,越国剑客无法抵挡。待阿青以一根竹棒即将刺向西施胸口时被西施的绝世容颜倾倒,但竹棒剑气已伤了西施心脏。后来西施心口时常疼痛,以手捧心而眉头微皱,却有另一番美,故而留传下"西子捧心"的典故。

金庸以春秋时期勾践灭吴为历史背景,改编典故"西子捧心",却写出了别一番意境,虽是金庸第一部作品,但仍乃大师之作。

(文中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