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此人势力极大,却向袁绍刘表要马借粮?其实他醉翁之意不在酒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袁术在汉末乱世中展现给世人的面孔,大多是狼子野心,多行不义,败坏天下,涂炭生灵,最终倒在汉末称霸天下的道路中,落得一个可悲又可笑的下场。然而袁术在争霸路上,得益于早年在诸多职位上历练过,其博弈水平仍不失为一方诸侯的水准。特别是试探诸如刘表、袁绍等诸侯的态度时,用索马借粮之最为平常的方法,一日了然就辨别出是敌是友。

袁术在向新取得冀州的袁绍索马千匹不成后,竟又向与自己接壤的东南荆州刘表借粮二十万。《三国演义》原著是这样记载:又遣使往荆州,问刘表借粮二十万,表亦不与。术恨之,密遣人遗书于孙坚,使伐刘表。

袁术,一个占据显赫富庶,人口众多,钱粮充足的南阳、汝南和江淮一带的诸侯,却四处向人索马借粮,着实让人费解。而后细想,方知袁术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实用意就是以要马借粮的名义,试探袁绍刘表的态度,辨别出是敌是友。

换作平常百姓家,借钱是基于双方关系好的情况下进行,还得考虑两方面,即一方面,对方有钱。这还要分三种情况,即第一种,特爽快就借钱,还会多借一些;第二种,不借一丝一毫;第三种,不借太多,达不到所借之数;另一方面,对方没钱。这还要分两种情况,即第一种,自己没钱,找别人借钱来转借;另一种,真没钱,无能为力。而争夺天下的诸侯,索马借粮就没有平常百姓家借钱那么简单。袁术找袁绍索马向刘表借粮,目的不是在要马要粮而是在试探袁绍刘表的态度。这态度决定今后争霸的方向与出路。

袁术向刘表借粮,无非有三种可能。

即其一,袁术与刘表是盟友关系。盟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一方被灭,另一方也很难独存。唇亡齿寒,保住袁术,就是保住刘表的屏障。因此,不用袁术遣使到荆州借粮,刘表就主动借粮给袁术。

其二,袁术与刘表是敌我关系。袁术是刘表的敌人。刘表再傻也不会借一粒粮给袁术。借粮给敌人,简直是养虎为患,自食其果。

其三,袁术与刘表即不是盟友关系也不是敌我关系。那借粮与否就要看当时的形势。如刘表有求于袁术,心甘情愿借粮给袁术;如刘表无求于袁术,无可厚非就拒绝袁术的无理要求。因此,找人借钱跟袁术向刘表借粮还是有一定差别。刘表会不会借粮给袁术,与袁术的个人品德及仁爱之心都没有关系,只与个人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

袁术找袁绍索马向刘表借粮,一下子就试出袁绍和刘表既不是盟友,也不是结盟的拉拢对象,甚至还是利益相冲者。袁术在向袁绍刘表进行试探时,选择的东西也很巧妙。马匹是冀州特产,有冀马之别称。荆州物产丰富,是重要的产粮区。差不多在同时期,鲁肃一人就能拿3000石粮(只是家中的一半)借给周瑜。3000石粮就是36万斤。那20万粮对一个荆州而言,就是小菜一碟。可刘表就是不借给袁术。因为借粮给袁术,往小了说是浪费,没有利润而言;往大了说,是资敌,是自取灭亡。袁术索马借粮不成倒不要紧,却夹在两者中间。一旦战事又起,袁术就只有灭亡的份。因此,袁术要未雨绸缪,先下手为强,甚至要寻找别人来组成新的联盟对抗袁绍刘表。

袁术向刘表借粮,其目的不在那点粮食,而是在试探刘表的立场。刘表不借粮,一下子就试探出刘表的立场和态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