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商鞅只会变法?事实上他还是个纵横捭阖的外交家

一提到商鞅,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商鞅变法,然而,商鞅在战国时期的事迹远不止此,比如他用空话,也就是假话唤来了各诸侯激战的千军万马,换来了魏国的惨败。

那么,商鞅究竟说了什么空话?事情是这样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独立称王,但这个“王”并非“王天下”,也就是说各诸侯王并不是周天子那个位置的王,也就是并不统领天下,但每个诸侯王都有一统天下而称王的野心与抱负,而商鞅正是在“王”子上编了一个假话。

公元前344年,魏国以十二诸侯朝天子的名义向秦国宣战,秦国危局当前,秦孝公夜不能寐,商鞅献计秦孝公获准出使魏国。而此前商鞅曾在魏国任公孙痤相府中庶子,公孙痤死后拜于秦,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一举让魏惠王很不高兴,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于是魏惠王忍住怒火按照礼节召见商鞅。谁知商鞅谄媚快步走到惠王跟前,作揖施礼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我主公特地派小臣我来拜贺大王,愿大王万寿无疆。”魏惠王一脸疑惑,说我都还没来得及与你的王交战于河西,喜事何来呢?商鞅又说到:“大王的大喜大福,大家都知道啦,我在来的路上就已经听到大家津津乐道您的大喜大福了,难道您还不知道?”惠王现在是一脸懵逼又有些得意,便说那就有劳先生与我说一说。商鞅知道惠王已有十之八九来了兴趣,于是便将惠王实实在在的用假话夸了个遍,说惠王的号令现在就可通行天下,还建议惠王准备帝王的冠冕印玺。这一说直接说到了惠王的心坎,喜出望外的魏惠王让商鞅告知登临王天下的办法。这下正中商鞅下怀,商鞅顺势说当下惠王联合的宋、卫等国都不过是小国,不能与齐国、楚国这样的大国较量,认为应当向北联合燕国,向东讨伐齐国,则赵国必定臣服;向西联合秦国,向南讨伐楚国,则韩国必定臣服,这样一来,大王的帝王霸业指日可待!一顿美好畅想,魏惠王沉迷于幻想,立即下令撤回向秦宣战的命令,会盟诸侯的目的也改成了称王,同时积极修筑宫殿、制作王服等。

紧张筹备下,魏惠王约会盟的十二诸侯到逄泽(今河南开封东南)举行称王大典,此举显然是赤裸裸的谋反行为,遭到了本就不服气的诸侯国的反抗,于是他们打着“勤王”的旗子,借口保护周天子而大兴讨伐之师,于是中原陷入千军万马的奋战之中,《战国策·齐策五》“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齐人伐魏,杀其太子,覆其十万之军。”这也就是马陵之战的结果。而秦国,且不说免于魏国的讨伐,而且不费一兵一卒,在混战中让魏惠王拱手相让?河西之地,还不用和魏国说声谢谢。

商鞅对着魏惠王实力说假话吹捧,不仅解决了秦国危机,而且轻而易举取得了河西之地,此举在当时看来是商鞅为秦国做出的仅次于变法的另一贡献,但商鞅此举的方法却并不光彩,在历上也有一些人以此诟病,不知道你是怎么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