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作家张爱玲当真是晚清权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吗?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名张瑛,1920年(一说为1921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原籍河北省丰润县欢喜庄乡大齐家坨村,张姓该村大户,张家至今人丁兴旺,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岛成名。

民国才女张爱玲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

她家世显赫,外曾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都是清末名臣。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晚清权臣李鸿章

张爱玲的奶奶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女儿,她的父亲张志沂是李鸿章的亲外孙,所以张爱玲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字幼樵,直隶丰润人,进士出身,翰林院侍讲,晚清著名的清流领袖,当时与同为清流的晚清名臣张之洞齐名。

所谓清流,指的是当时官场中的一些言官,他们以议论时政、弹劾大臣而知名。今日一章,明日一疏,专事弹劾,朝廷欲播纳谏图治之名,也优容之,于是遂有清流之号。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朝廷委派只有36岁的书生张佩纶到福建会办海疆事宜。

李鸿章剧照

当时在福建的封疆大员有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张兆栋、福州将军穆图善和船政大臣何如璋等,论资历、能力、科名,张佩纶和他们都有差距,但张佩纶是钦差大臣,又是能言善辩的清流领袖,所以大家都对他恭恭敬敬,将大局交他主持。

结果大家都知道,马江之战爆发,中方大败,战前极力主战的张佩纶仓皇而逃,后来他的孙女张爱玲说他在“大雨中头上顶着一只铜脸盆逃走”。刚刚还在京师挥斥方遒,动辄弹劾他人的前清流领袖如今遭昔日同行弹劾,只会纸上谈兵的张佩纶最终被流放张家口军台效力。

菊耦(右)和母亲在一起

1888年5月21日,张佩纶结束流放生涯,离开张家口,随即被李鸿章揽入幕中。据野史记载,张佩纶此间做过李鸿章女儿李经璹(小字菊耦)的家庭教师,摩擦出爱情火花,于是李鸿章将女儿嫁给他做了续弦夫人。

菊耦是李鸿章的小女儿,是个才女,深得父亲喜爱,带在身边,直到23岁还未许人,这在当时可是个异数。对于张佩纶和菊耦,历史学者姜鸣在《天公不语对枯棋》中这样写道:“从照片上看,中年的张佩纶略显肥胖,眼泡浮肿,留着唇髭,毫无精明强干的样子。倒是他的夫人,风姿绰约,仪态端庄,一副大家闺秀的风范,肯定比孙女张爱玲长得漂亮。”

菊耦和她的一双儿女,左边男孩就是张爱玲父亲张志沂

张佩纶比菊耦大17岁,又犯过“严重错误”,因此在外人眼里,这桩婚姻非常不合适,甚至有人还写了一副对联讥讽:“老女嫁幼樵无分老幼;西床变东席不是东西。”

但不管别人怎样评论,婚后的张佩纶和菊耦恩爱有加,夫唱妇随,有儿有女,他们的儿子张志沂就是张爱玲的父亲。

张爱玲与李鸿章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毕竟素未谋面,所以张爱玲其实并不比平常人了解李鸿章多。虽然张爱玲的爷爷奶奶是因为政治婚姻走到了一起,但婚后感情也算美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