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日本派来多少“遣唐使”来学习盛唐文化?

公元589年,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对峙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时,东瀛日本正处在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阶段,新兴的日本封建主希望从中国吸取一套封建制的统治方式,于是有计 划地派遣使臣和留学生来中国访问、学习。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公元607年,隋炀帝在位时,日本封建贵族的代表人物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为使臣,携国书来中国,内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次年,隋炀帝派文林郎裴世清为使,陪送日本使臣返国,并回访日本,受到日本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

请输入图片描述

到了唐朝,中日两国的交往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频繁程度。从公元630年开始的200多年中,日本大和的天皇先后派出多批使者来到中国,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礼仪。随同使臣一起来中国的,有官员、留学生和留学僧,人数多时达五六百人。由于他们都是由日本政府派遣的使者,所以就被称为“遣唐使”。 这些人在中国学习了各种技艺,回国以后便积极传播唐朝的制度和文化,中国的典章制度、工农业生产技术、历法、哲学、历史学、文学、数学、医药学、建筑学、 美术、工艺等,都被介绍到日本。

请输入图片描述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日本派来的遣唐使前后有13批,人数达数千人之多,大大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