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贡琦秀才故居 传承书香家风

与明末清初的着名大诗人吴中蕃比起来,出生于清同治年间的黔中秀才韩贡琦,外界对他的知晓度相对小很多。但作为从本土走出去,后又返乡教书育人的一等秀才,韩贡琦在贵安新区高峰镇一带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6月初,记者走进绿树环绕的高峰镇毛昌村毛昌寨,探访韩贡琦秀才故居。

穿过寨中新修的通村路,沿着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逼仄小路直行五六米左右,然后左拐,记者便看到长有小青苔的青石板院坝、青瓦木墙的一幢古朴典雅的民居,这便是韩贡琦秀才故居。

这是一幢堂屋居中,有左右偏房的典型复式老房。院坝干净整洁,右偏房方形花窗下,结构匀称、笔划清晰“最博爱”三字异常醒目,“韩秀才贡琦故居”牌匾,就在窗户左下角陈旧泛黄的木墙上,与“最博爱”三字同底同色。与“最博爱”对应的,是左偏房屋檐下字势连绵、笔意活泼的“宜而行”三字。正中央房屋上方,写着“松鹤延年”四个大字的牌匾。因时间久远,牌匾已斑驳陆离。

清同治十三年出生的韩贡琦,号熙臣,是贵安新区高峰镇毛昌村毛昌寨(原平坝县毛昌堡)人。他7岁入家塾,15岁入大学,25岁经州县考试录取为生员,就读学宫,28岁考取廪生,为一等秀才。之后韩贡琦以贡生身份,考拔贡两次未第,后考政法学院,毕业后留贵阳任推事(法官)。辛亥革命后,韩贡琦回乡,在老家半耕半读48年,为一方俊秀,声名远扬。

作为一方俊秀的韩贡琦,自回到家乡教学后,曾先后在原平坝县属部分村寨执教,如毛昌寨、大狗场、郭家院、湾子头、孟古、本寨等,学生中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可谓“苜蓿长阑干,桃李盈天下。”

这一点,从韩贡琦故居堂屋墙壁上可知一二。在其堂屋右侧的木墙上,经后人整理出来的秀才遗作中,就有标明作者来自孟古、毛栗、郭家院等地的学生题为《春景作》的诗选。

“我祖父那时教书的地点多,学生广。现在和我年龄相仿,很多读书识字的,几乎都是我祖父的学生。”今年已84岁高龄的韩丙山老人,是韩贡琦最小的孙子,也是现在韩贡琦故居的主人。

小时候,韩丙山曾在祖父韩韩贡琦膝下学习。祖父倾其所学,悉心执教的情形,他还有记忆。

正是得益于祖父的书香熏陶,韩丙山与兄长韩甲山自幼勤奋好学,喜欢读书写字。兄弟俩退休后,笔耕不辍。屋外“最博学”“宜而行”三个字的作者,就是韩甲山和韩丙山。

韩甲山不仅是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词学会和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还是一名资深的文艺爱好者,与诗词文字为伴。而韩丙山老人,虽然独居老屋,但笔耕不断,每天读书写字至少两个小时以上,有时还会作诗一首。

也许正是这种书香家风的传承,才使得至今保存完整的韩贡琦故居显得如此古朴、典雅、别致。

在韩贡琦故居出生长大的韩丙山,多年前与两个儿子相继分家搬出老屋后,就和老伴生活。一年前老伴病逝,孙子在离老屋百余米的路边有一栋漂亮的两层楼房,希望老人搬去一起住。但老人恋旧,喜欢清静,宁愿回去守着老屋。

孝顺的孙子无奈,怕爷爷孤单寂寞,特意买了一只黑色的小哈巴狗陪伴爷爷。

“我家这幢老屋,虽然有两百多年历史有些破旧,但住着舒服、清静。”韩丙山老人说。

毛昌村文书韩发关说,2017年8月毛昌村开始评选“清洁家园”,并给村寨院坝、房屋都干净整洁的村民颁发荣誉牌以来,韩贡琦故居在韩丙山老人的细心维护下,每月都获得“清洁家园”荣誉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