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防止皇子叛乱?明清两朝实行不同政策,哪种做法更高明?

为了帝位的稳固,各朝皇帝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奇葩的规定。就说赵匡胤建立宋朝,吸取了五代十国的灭国教训,坚决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没错,如此做法,完美限制武将的权利。但也让宋朝无将帅之才,被区区契丹人揍得嗷嗷大叫,最后只能花钱买平安。纵观古代历史,为防止皇子发动叛乱,明朝与清朝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那么,究竟哪种更为厉害呢?

不妨先从明朝说起,朱元璋推行分封制度,将诸多皇子派往边疆,并且允许拥有一定规模的军队。此举,本意是在守卫国家安危,避免发生农民起义的情况。然而超乎朱元璋的预料,事情最后往着最坏的一面发展。太子朱标突然逝世,唤醒了诸王争夺皇位的野心,不过朱元璋仍然坚持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太子,皇子们对此皆是心存怨念。

其中就数燕王朱棣心机最深,他暗中培养军队,企图割据一方势力。等到时机成熟之后,更是以“清君侧”为由,推翻了建文帝的政权,成功上演了一场祸起萧墙的夺位悲剧。深究其成功的原因,会发现“分封制”功不可没。

按照这样来看,清朝禁止皇子们出京的举措,会高明很多。那真是如此吗?并不尽然。吸取明朝的教训,清朝统治者规定皇子们无诏不得出京,严格一点的话,皇子也就名号好听,实际手上没有丝毫实权。不过这样也挺好的,王爷们遛鸟逗乐,日常生活也是惬意无边的。

但总有些人不安本分,亦或是太有上进心,就喜欢参与政治游戏中。而这样的情况,在康熙年间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就以九子夺嫡的事件来说,皇子们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使得朝堂上风云莫测。而康熙帝也差点重蹈齐桓公覆辙,清朝也差点走向衰败。由此看来,任何政策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是根据政局情况而定。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