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份真诚的开创伟业的机会放在他面前,为何他选择放弃?

一八六四年,攻破天京之后,曾国藩为了避嫌,把重要人物统统押送北京,让慈禧处置。但有一个人,曾国藩冒着风险,没把他押回京城,而是亲自审问之后处斩,他是谁?

他就是忠王李秀成,当时的天京被围的水泄不通,守城的士兵只有一万多人,其中老弱病残占了一半,最严重问题的是城内已断粮多日,而湘军却有五万之众,足足把天京给围了好几圈,实力悬殊过大,城破只是时间问题,李秀成权衡之下,只剩突围一条路可走。可在途中不幸负伤,被俘后绑送至曾国藩面前。

曾国藩连夜提审,没想到,这一审竟然长达整整一夜,可惜的是,寻遍史料,也没有任何的审讯内容。事后,李秀成写了数万字的认罪书,曾国藩看完后,踱步良久,还是命人将李秀成杀死。

比李秀成级别低的犯人都要押解进京,能够决定李秀成这种级别叛将的命运,只有当时掌握实权的慈禧。而曾国藩甘愿冒着忤逆朝廷的风险,擅自将他杀掉,里面必有文章!

史料没有记载当晚李秀成和曾国藩谈了些什么,不过我们能从后来曾国藩和弟弟曾国荃的一次对话中看出几分端倪。

曾国荃不止一次劝过他的大哥曾国藩,现今你我兄弟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湘军,若再利用李秀成的威望,召集太平军余党,天赐良机,大业可成!

我们无法推测的是,在那个漫长的夜里,曾国藩有没有动过心,或许挥师北上的念头不止一次涌上心头,又或许因为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不容他有非分之想。最终历史证明,他选择了忠于朝廷。

那么他又为何着急将他就地处死呢?其实曾国藩权衡之后,就知道其中的利弊,造反是他这个自由读圣贤书的人万万做不出的。可李秀成毕竟给他说过自立的话,李秀成到京后,八成要把这些话说给慈禧。自古以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太多,宁可杀之以绝后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