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百万大军为何在清军面前只坚持40天?

谢邀!

怒答!一切不以阶级层次、战争实力、作战方针等原因去评价,而是把胜败归于个人身上的回答都是耍流氓!

这事儿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的,我先大概总结下,战斗力问题、崇祯帝的政策、南明政权的政策、李自成集团的心态转变、民心所向,两次重大的战役“松锦大战”和“潼关之战”带来的影响;这些都是原因。愿意细究的同学继续往下看。

首先说一下人们普遍能想到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战斗力!不管当时还是现在,军事力量方面,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满清>明军>农民起义军。

为什么这么说!

先来看下农民军和明军。农民起义军大多是普通百姓,因饥饿等问题才加入的起义军,战斗力上没有那么强。起初,明军有好几次机会彻底剿灭起义军。诸如,1636年,明将孙传庭和洪承畴,联军击败农民军主力,闯王高迎祥被斩,李自成逃窜,张献忠投降,海内几乎平定。

但错就错在崇祯的善良(这里为崇祯平个反)。他在对待李、张等人的造反问题上,是一味的绥靖政策,就是招降安抚。崇祯帝一生发过几次“罪己诏”(可以理解为自我检讨的意思),其中一次说道:“朕为民之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之赤子,不得而怀保之、、、皆朕之过也。”

就是说,即使是反贼也是我的子民,我怎么能杀害他们呢?李、张每诈降一次,崇祯就原谅一次,直到再也没有力量控制农民军。值得一提的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崇祯派人去招降,可派去的人又被李自成策反,反倒成了李自成安插在北京的内线。

接着说下单兵作战能力。这里要把农民军和明军归为一类,满清归为一类。大家知道,满清起初并不叫满清,而是叫金朝,史称后金。后金政权的建立人是努尔哈赤,这努尔哈赤,就是女真人,也就是游牧民族。

这游牧民族可是马背上的民族,长期的畜牧渔猎活动,使得他们身体素质非常强。大家想想以前的匈奴、成吉思汗的蒙古族、契丹人的大辽,都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最为厉害的,当属骑兵。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强大,可是一股可怕的势力。

尽管这些游牧民族身体素质已远远超过内定的农民军和明军,但他们的装备又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安全保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史料记载,满清八旗作战时所穿的铠甲,前冲锋者身披重甲,步兵攻城时披两重甲,将领多为两重或三重甲。所谓三重甲,就是外面是棉铁甲,里层是铠甲,最里层是锁子甲背心。棉铁甲二十斤,铠甲三十斤,锁子甲背心十几斤,合五六十斤,每天这样的训练、作战,单兵能力远远大于内地士兵。

说到这有人要说了,打战不是逞英雄的,是团体作战,讲单兵作战能力有什么用。

那好,我们再来看看满清的兵员组成。大家知道为什么满清叫八旗吗?其实八旗军的制度非常类似于现代军团。八旗就相当于八个军,构成一个大型的诸兵种合成的大型野战集团军。而八旗并不全是满族人。八旗又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满洲八旗就不说了,全是满人;蒙古八旗是灭掉蒙古族之后,收编的人员组成的蒙古八旗,而汉军八旗则是清军数次入关带回的俘虏或降军组成的。

这24大军团组成在一起,且不说汉军八旗,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都是游牧民族,战斗力可想而知。而且皇太极经过军事改革之后,八旗里步兵、炮兵、工程兵等分工明确,十分类似现在的军团作战。

还有,满族有点半奴隶制度,所以领导者有绝对的生杀大权,这也就使得八旗的作战统一性、服从性很强,这和明军、农民军相比,高出了不只一个级别。

那这么说是不是明军就不堪一击呢?并不是,明军也是有一定的实力的。这里要提到一个人,袁崇焕。

尽管历史上对袁崇焕褒贬不一,但此人的作战领导能力还是很强的。袁崇焕督师辽东时期,认为辽东经过多年战争,民风比较剽悍,所以坚持以辽守辽,以辽东子弟编练了“关宁铁骑”,这支铁骑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京城保卫战的胜利,挽回了大明帝国军队屡战屡败的颓势。但是就这么一只部队,曾有一次袁崇焕手下大将赵率教的4000关宁铁骑入京勤王时,在野外与阿济格的八旗军相遇,结果呢?全军覆没!

除了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明军也有其他精锐部队。这里要提一下著名的“松锦大战”。松锦大战中,明军将领洪承畴几乎把明朝精锐部队九镇兵力全部拿出来了,和清军打了两年之多,双方参战人员超过20万。这一战,明军大败,九镇精锐几乎全部丧失,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战,大明朝也不会这么快灭亡。

史学家谈迁评价说“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如果拿这九镇精锐去对付李自成的农民军,随李自成怎么折腾恐怕都进不了北京城。

再看一下双方的将领吧。

清军这边:说些大家熟知的,皇太极、多尔衮、阿济格、多铎、鳌拜、包括后来收编的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

明军这边:熊廷弼、袁崇焕、洪承畴、吴三桂、、、算了,说不下去了,熊廷弼、袁崇焕先后获罪被斩首,洪承畴、吴三桂后来又被降,惨不忍睹!

农民军:基本就是一群没有根据地的流寇和没饭吃的饥民,大将不多。也就是他们的当家人李自成、张献忠有名了。

综上可以看出,在单论战斗力方面,清军是他们中最强的。

但是打仗不只看战斗力,还要有丰富的后勤补给。清军基本上是“以战养战”的方式,就是跑到明朝境内,烧杀抢掠,金银财宝、美女粮食等等,靠战争来获取物资,虽然不耻,但后勤充足啊;

农民军方面:李自成大家都知道,他初期是打着“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才获得那么多农民支持的,所以他初期的后勤基本都是抢那些地主富商的,虽然有利于获得广大群众支持,但也因此造成了军队纪律涣散。

明军、、、哎,没法提,本来是最有钱的,但皇帝没钱啊,国库空虚啊,钱都在大臣手里了,但是大臣们都非常非常的抠啊,李自成逼近北京时,崇祯哭着向大臣借钱都借不来。

接下来再来看看民心所向问题。李自成打明朝,是因为打着让大家吃饱饭的旗号,人们自然都向着他。那满清是外族人士,按说大家都同仇敌忾啊,人们为什么还要向着满清呢?

首先看一下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的所做所为。当时很多明朝官员都投降了,但李自成还是把他们都杀了,这在古代可是从所未有的事情。你再怎么说也是起义叛乱,就算建国也是需要这些前朝官员来支持的,人家都投降了,你还把人家杀了,这叫个什么事。因此举动,吴三桂都本来准备归降李自成的人,也都投降了满清。

这么说还少了一个环节,那就是南明弘光政权“联虏平寇”的政策,就是联合满清,扫平李自成这些贼寇,使得很多人相信满清是为了给明朝报仇,才进关的,因此当时也得到了很多百姓的支持。

最后说一下对满清和农民军影响最大的一场战斗,“潼关之战”!

清军与农民军的交手很多,但最值得研究的、也是最大的一场战役肯定是:潼关之战。

潼关之战中,李自成为了保卫潼关不被攻破,率军从陕西过去支援,但还是被清军大败。清军英亲王阿济格攻入陕北后,李自成自知陕西将不再属于他,开始逃亡河南。自此之后,大顺政权名存实亡,李自成农民军也再没有实力再去对抗清军。

在阶级层次方面,李自成等人始终没有逃离农民阶级层次,前期作战风格也一直是流寇形式。当取得政权后,内心又开始盲目自大,自认为自己是“正统”,心态慢慢转变。战术、对待人们的态度、统治方针等都有所改变。这就好像一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然后突然觉得自己没必要再像以前一样去奋斗了,于是开始挥霍、堕落。这个心理不太好描述,但大家应该都能体会。

而满清方面,虽然本身具有半奴隶性质的统治,但这也恰恰规范了他们的纪律严明,汉人的加入,也使得他们更加迅速的向汉人思想靠拢。

可以说,李自成的农民军,自始自终都逃不脱“贼”的范畴,而清军一开始就朝着“国家”的层面去发展。

胜败、朦朦中、似乎早有定论!

来源:悟空问答 编辑:灵丘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