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投降前夕,日本国内究竟发生了什么?精彩得让人难以相信

二战,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可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在日本投降前一夜,发生的事情可精彩了。精彩得让人难以相信,比电影还要精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穿越历史,看看1945年8月14日这一夜的精彩表演。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扔下一颗原子弹,威力巨大,日本举国震惊。紧接着,苏联对日宣战,美军在琉球群岛登陆,美军对日本东京实施大轰炸,日本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的日本内阁就同盟国提出的无条件投降进行讨论,但在会上内阁成员争论不休,无法得出统一的结果,他们只好上奏天皇裕仁。

御前会议召开,战和两派依然在会议上争论不休,皇裕仁一直默默地听着众人的辩论,最后他感到日本再战,胜利无望,甚至可能会亡国灭种,决定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但前提条件是要求美国要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1945年8月14日,天皇再次召开御前会议。会上,陆相阿南等主战派声泪俱下,他们说:“同盟国复照对保护天皇制度措词不明,恳请天皇准予再提出照会。如同盟国不允许保护天皇制度,那只有继续战争,死里求生。”会场上一片沉默,最后天皇裕人还是决定投降,下令起草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并将诏书录音,准备在第二天播出。你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不,大戏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天皇裕人岂能束手就擒,一场阴谋就此展开。1945年8月14日晚上,主战派的一伙少壮侍卫军官举行政变,企图阻止企图劫走天皇广播诏书的录音唱片,阻止向全国广播。这天晚上,他们闯入皇宫,四处搜寻,不仅天皇不见踪影,而且也没有找到天皇广播诏书的录音唱片,反而很快被警卫部队给镇压了。紧接着,投降诏书立即在电台播出,主战派头子陆相阿南在他的官邸剖腹自杀。

天皇演技爆表,以此来抬高身价,并以此作为与美国谈判的筹码。日本投降前夕的政变,一让美国知道日本国内主战力量的存在,其不容小觑;二、天皇是一心想要投降,为了投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表明天皇裕仁在美国稳定战后日本国内形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总之,天皇裕仁想通过此事向美国传达天皇制度的重要性,必须予以保留。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显然天皇的阴谋成功。在日本在投降后,不仅裕仁等皇室成员全部免于战争责任,而且日本的天皇制度也得以保留。作为二战日本最大的战争祸首就这样免于审判,逍遥法外,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肠癌死于东京,终年88岁,成为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日本天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