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每天3点起床批阅奏折,12点吃晚饭,17点睡觉清朝的皇帝都这么累吗?

光绪4岁登基,39岁去逝,在位34年,是在位仅次于康熙、乾隆的皇帝,但这是表面现象。他前期是慈禧的儿皇帝,后期被慈禧囚禁于瀛台,是个挂名皇帝,一生都没有走出慈禧的权力阴影。

他既没有康熙、雍正那样的帝王气魄和手腕,也没有乾隆那样过人的智慧和才华,不可能建功立业。不过光绪支持变法维新与对日作战,值得肯定和称赞。

光绪亲政后,也试图摆脱慈禧的控制,有所作为。逐渐形成了以翁同和为代表的“帝党”和以直隶总督荣禄为代表的“后党”,这也是表面现象,见了慈禧战战兢兢的光绪不可能形成领导核心。

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内变法图强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名上书光绪,提出“富国、养民、教士、练兵”的变法对策,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

光绪派翁同和听取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主张,也召见过康梁。康有为等人大受鼓舞,在北京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

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有识之士先后在上海、湖南、天津等地创办《时务报》《湘报》《国闻报》,为变法维新大造舆论,在全国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浪潮,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

1898年6月11日,光绪亲自颁布“明定国事诏”,推行新政,到同年9月21日结束,这就是著名的“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包括:

(一)在经济方面:1、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垦荒、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凡著新书、创新法、制新机器等各种有利生产发展者,赏给官职或给予专利;2、设立铁路局、矿务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3、设立国家邮政局,裁撤驿站;4、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5、取消满族旗人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二)在文教方面:1、废除科举制度,取消八股取士,改革考试制度;2、在北京成立京师大学堂,在全国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下令各省、府州县,将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学堂;3、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4、允许创立报馆、学会;5、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三)在政治方面:1、裁撤冗员,撤销闲散重迭机构;2、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

(四)军事方面:严查保甲,实行团练,裁减旧军,重练海、陆军等。

9月21日凌晨,慈禧与荣禄发动政变。慈禧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囚禁了光绪皇帝,并以光绪的名义,又一次临朝“训政”。随即下令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闻迅逃亡日本。

9月28日,将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和刘光第“戊戌六君子”处死于北京菜市口,陈宝箴等维新派数十名官员被罢免。除文教改革的部分内容被保留外,新法全部被废除。

短暂的变法运动彻底失败了,光绪被长期幽禁在瀛台孤岛之上,昙花一现的政治生命也就彻底结束了,令人感叹!

慈禧一党代表了保守、落后,被世界潮流抛弃,中华名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走到亡国灭种的边缘。但总账也不能全部算在慈禧身上,清朝治国理政的格局之低始于康熙。

康熙曾集中两年多的时间向西方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地理、解刨等自然科学知识,亲自测绘皇舆全览图,圆明园内设有解刨实验室,等等。

康熙个人的科学素养很高,但他将科学作为密件放在象牙塔内,没有开辟科学与科学应用的双轮驱动的新局面,导致中国与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擦肩而过。

发端于英国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前途命运。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就是在追赶西方强国,仅仅10多年后,清政府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就一败涂地。

虽然,从康熙开始,雍正、乾隆直到光绪都很勤政,但因为治国理念的差距,闭关锁国的行为,导致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现在仍然历历在目。

纵观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每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都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全球经济、政治格局随着进行调整。

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家,经济发展、军事强大、文化繁荣,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话语权,成为发达国家。而以出让市场、资源、能源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成为发展中国家。

今天,实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清朝闭关锁国、积贫积弱的教训一定要铭记。科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