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儿子效力明主,她不惜悬梁自尽,但却留下最为失望的遗言!

不论是谁,生活中难免会陷入两难,大至忠孝的取舍,小到利益的纠缠,如何作出决断,考验的,正是一个人的心智和胸怀。

男主徐庶,东汉末年人。其父早亡,自小他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寒,但徐庶却总能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个非常孝顺的人。

徐庶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曾因帮朋友报仇,惹上官司,且被官府羁押。被同伙救走后,为避祸跑到荆州居住,并求学于儒家学舍,在此,他还结识了诸葛亮,惺惺相惜下,两人便成了铁哥们。

那时候,刘备还啥也不是,尽管在创业过程中,他屡战屡败,但却始终没有灰心,并一直以匡扶汉室的目标激励自己。后来,一次无意间的机会,徐庶得到刘备的赏识后,他便投至刘备手下效力。

徐庶投奔刘备时,正是刘备最艰苦的时候,但徐庶却毫无怨言,出任刘的军师后,他马上利用自己杰出的智谋,计杀二吕,破解“八门金锁阵”,击退曹军的强力进攻,保住了樊城。一时间,成为刘备手下最红的人。

一见曹仁和李典被刘备打败,曹操大惊,后来他一打听,得知这全是因为徐庶的帮忙后,便与手下人程昱商量对策。最后,他们抓了徐庶的母亲,并模仿徐母的字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如果徐庶不来,母亲就会被杀害。

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自然不会丢下母亲不管,于是急忙从新野赶到许昌,徐母看到儿子受骗上当,非常愤怒,大失所望之下,大骂自己的孩子:“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今凭一纸伪书,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

骂完后,徐母随即悬梁自尽。徐母死后,悲痛欲绝、心灰意冷的徐庶,虽然留在了曹操手下,但作为谋士,他至死不肯为曹操出力。同时,这也是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由来。

尽管如此,其最大的亮点,是在离开刘备时,为他举荐了诸葛亮。从此才引出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下山后,轰轰烈烈的三国演义,又增添了不少精彩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