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的军队战斗力为什么衰败如此之快?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明朝的卫所兵制度,卫所兵是世袭制的,也就是世兵制,它是屯守合一的军事制度,卫所兵有两种,一种是守卫地方,一种则是屯田生产,守卫地方城池的叫称守军,屯田生产的叫称屯军,屯军以屯田生产的收获,满足自身需求,也供给给守军,所以,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一种兵制,而老百姓则不需要承担养兵的义务和责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所兵负担很重,更难以养家户口,如果你是卫所兵,你不单要养活一家人,还要承担其他军卒的补给,导致时间一长,很多军户贫困潦倒,很多军士为了生计,不得不逃离,导致到正统时期,逃亡的军士就达160多万之多,而还留守在军籍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不堪战斗的。导致战斗力十分低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东南沿海倭寇横行,如入无人之境,卫所兵表现出来的战斗力简直令人咋舌!卫所兵不能用了,明朝又不得不采用征募的方式,来采用新的兵源。这些募兵战时为兵,战事平息后可自由退伍,由朝廷派发军饷,士兵的负担没有了,而且工资还比卫所兵高,而且募兵专门挑选那些青壮年,年轻气盛,好斗,比如戚继光的戚家军,就是戚继光亲自募兵,精挑细选,然后再加以训练,加上戚继光的战术训练等,战斗力自然而然就比卫所强了许多。但是为什么到了明朝末年,为什么连募兵制都救不了明朝呢?

首先我们来看下明朝的军事领导体系,明初的时候,卫所兵的训练和作战时的领导是分开不同的,也就是训练的将官,出征的时候又是上面另外派人领兵出征,这就导致,战时,士兵和兵互相不熟悉,而训练的将官,抱着反正也不是自己领兵出征,训练则就不会那么用心了。后来营哨的建立,练兵,作战,筹集饷粮都有总兵官负责,营哨的军官训练的军队,战时自己就带着出征,士兵更能领会将领的战术指令,战斗力提高不少,但是明朝为了防止镇守各地的总兵权利过大,正统之后,朝廷开始派巡抚等文官参与部队的管理,削弱总兵的权利,但凡有军机要事,都得和巡抚等官员共议,而临时调兵的时候,设经理和经略的职位,总兵受其制约,举个简单的例子,萨尔浒之战的经略杨镐,军事才能低下,导致明军惨败。而其中的刘铤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战功赫赫,却被这样的愚蠢军事行动致死。

明朝后期,将领受到文官集团的制约,才干受到压制,甚至导致军事行动的直接失败,本来一批有才干的将领辛苦训练出来的强兵,却屡屡因为上级的愚蠢军事行动,而导致不堪的覆灭。时间一长,能打的基本被消耗光了,而中央层的战略错误,更导致明朝雪上加霜,加上明朝的税收问题,只向农民加税,导致越是战败,农民越是沉重的赋税,导致农民的不满逐渐堆积,最后爆发就一发不可收拾,使得明朝两线交战,慢慢的把自己拖入埋葬的深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