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变法的成熟代表作,草书《初月帖》欣赏

王羲之《初月帖》,草书,唐代摹本,纵26.3厘米,横3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初月帖》为王羲之49岁后所书,为避祖父王正之讳,王羲之将“正月”称为“初月”。作为其由章草向今草变法之后的代表作,此帖巧妙运用提按、顿挫、绞转笔法,同时揉合隶书、行书线条浑厚生动的特点,用笔自然率真,任情畅达,状若龙蛇,变化莫测。

王羲之草书《初月帖》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放大看,每个字都是美到极致,令人惊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