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这部书,让嘉靖皇帝死不瞑目,到底为何?

永乐大典,我国历史上首个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一共有22937卷,其中光是目录就占了60卷。该书汇集了我国有历史以来到永乐年间的图书七八千种,字数大约有3.7亿。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就是这样一部书,让嘉靖皇帝死不瞑目,停棺三个多月。

成书于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原名为《文献集成》。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朱棣阅览之后,并不甚满意,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于是第二年再次重新编写,共动用人员两千多人。1407年定稿,朱棣看过之后表示满意,于1408年正式成书。成书之后,全天下只有一本,目前存世的还是嘉靖皇帝时期的抄本。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本到底去哪了呢?

目前收藏在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残本,作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这残本竟然是盗版,是嘉靖皇帝时期的抄本。据《明史》记载:嘉靖皇帝酷爱《永乐大典》,在晚年,他竟然想抄录一部《永乐大典》。他的想法遭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因为抄录这部《永乐大典》,可不是一句话的事。重新抄录《永乐大典》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耗时耗力。但是心意已决的嘉靖皇帝找到了一个非常完美的理由,那就是为了两处收藏。为了防止《永乐大典》原本遭遇什么意外,多录一部显然是有必要的。下定决心的嘉靖不顾内阁的强烈反对,重录的工作还是在皇帝的强烈意志下展开了。

只可惜的是,他还是下手晚了,他没能等到重录成功的那一天就驾崩了。嘉靖死后迟迟没有下葬,直到三个月后重录《永乐大典》的完成之后,嘉靖的葬礼才得以举行,入土为安。也就是在嘉靖下葬之后,《永乐大典》的原本也就不翼而飞了,所有的正史中再也没有了《永乐大典》的记载。我们有理由的合理推断:《永乐大典》原本是不是被嘉靖带到了地下?看来嘉靖给出的两地收藏的理由竟然是自己要带走一部。

而嘉靖的陵墓规模非常巨大,已经远超他的祖先们的陵墓。目前根据专家通过遥感探测技术,已经发现嘉靖的陵寝内部全部积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永乐大典》的原本我们是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了。

重录版的《永乐大典》也是命运多舛,经过多次浩劫。乾隆年间,在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就发现已经遗失了两千多卷。修《四库全书》又让永乐大典失去了很多。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已经让《永乐大典》不足五千卷。后又经历坚守自盗等行为,留存世间的已不多了。目前存世的《永乐大典》有国家图书馆的161册,美国国会图书馆有40册,英国全国共有册,德国存有5册,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存62册。日本应该还存了不少,只不过没有公布。也不知道这些流落在国外的《永乐大典》什么时候才能回归故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