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有813个人物、94头牲畜、100多座房屋,这幅汴秀绝了

昨天小编给大家聊了一些手工纺织文化方面的知识,现在我们来聊聊汴秀。上一篇我们有说到一个问题,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的飞速发展解放了人类在千百年的发展中被长期束缚住的双手,大工厂集中机器化的作业取代了中国社会小作坊式的发展模式。当然,这是社会进步必然要走的道路,只是手工化作业所带来的被创造物的独一性及灵性则是机器化作业取代不了的,它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提到汴秀,最有名气的应该是《清明上河图》,里面有813个人物、94头牲畜、100多座房屋与桥梁、179棵树木、20多艘船只……汴绣人大胆尝试,积极创新,用滚针绣水纹、练针绣船锚、绳针绣锚绳、别针绣棚席、反吃绣屋瓦、发针绣人物、蒙针绣柳树等,使画卷上的人物栩栩如生,背景逼真传神,充分发挥汴绣“细、密、活、顺、光、亮”的特点。这幅传世之作受到中外名人、收藏爱好者的高度赞扬,称它“如意刺意,妙技如神。”

汴绣,也称“宋绣”,距今800余的北宋时期,刺绣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做为北宋都城,其皇宫没有“文绣院”聚集全国杰出绣女300余人,专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绣制官服及装饰品,因而也被誉为“宫廷绣”或“官绣”。

在民间,刺绣则更为普遍,当时开封大相国寺东门外有一条街叫“绣巷”,即是绣姑绣作了聚居的地方,又是专卖刺绣品的著名市场,放眼寺院内外,十里都城,到处是珠帘绣额,巧制新装,名绣佳作,竞相生辉,明代大学者屠隆在他所著的《画笺》一书中赞曰:“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职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

那么汴秀的特点有哪些呢?

|底料

汴绣用的都是密度很高的塔夫绸或者杭州缎,双面绣还要用透明的纱;

|用线

汴绣采用的全是蚕丝,并且为了不同的作品为了体现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工艺,通常会把一根丝线劈成若干丝。比如动物的毛发,金鱼的尾巴等需要体现轻薄,透明或毛绒的感觉,就需要把丝线劈的很细去做。相反如石头,树干等需要表现强实浑厚的地方则要用粗一点的线去做。正是因为纯手工制作灵活性强,可以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和题材,合理掌握丝理的变化和劈线的粗细,颜色的过度,从而充分表现了物体的形象和质感。令作品看上去比画更加形象生动,色彩艳丽。

|单一性

由于汴绣是用纯手工制作而成,人为因素决定了每一幅的作品都不会一模一样,汴绣的针法是在继承“宋绣”针法和广泛吸收民间刺绣针法的基础上,逐步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它是汴绣艺术的结晶。

汴秀发展至今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结合下越来越好。有诗写道:“绣绷花鸟逐时新,活色生香可夺真,近世写生谁好手,熙荃画意属针神”,伴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她将会开放得更加妩媚、娇妍,让汴绣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汴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