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相」解读布衣李斯是如何将少年秦始皇推向权利之巅的

出生于战国末年的李斯,很想干出一番事业,他便师从荀子学习了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他便看出秦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只有去秦国才能发展的最好。

1、劝说秦王“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一统”

李斯一开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手下做门客的,在取得吕不韦的信任后,当上了秦王的近侍。聪明又口才绝佳的李斯利用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给秦王上了《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一统”。 秦王本就有统一天下的野心又恰逢李斯的观点符合秦王当时的想管理统治国家的理念,便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并命其制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

2、《谏逐客书》使秦王收回逐客的成命,留下了人才。

正当李斯踌躇满志准备干一番大事业时,秦王政发现韩国间谍利用为秦开掘水渠企图耗费秦的国力,遂下逐客之令,驱逐在秦任官的外国人。当时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李斯在被逐离秦途中,写了《谏逐客书》,劝秦王收回成命。他在《谏逐客书》中,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说明外来人才对秦国的好处,以及驱逐客卿会带来的损失,正反论证,利害并举,劝说秦王为了成就统一大业,不要讲出身,不要区分地域,疯狂吸收人才。秦王看了《谏逐客书》深受感动,立即取消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经过这一次反复,秦国仍旧坚持招揽和重用外来客卿的传统,这些外来的客卿在秦国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建议秦始皇使用郡县制的政策,取消了分封制。

当秦国得到统一后,秦始皇把李斯封为了丞相。这时候他就发挥了他的丞相的作用,他建议秦始皇使用郡县制的政策。秦始皇也认为,天下已经统一了,再立许多国,不利于统一,安宁也没有保障,所以支持李斯的意见。这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帝制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

4、上奏秦始皇建议统一车轨、度量衡、文字及货币

为了秦朝的统一更加得稳固。他建议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单位,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字,全国统一 货币的局面。

首先我们说修驰道车同轨,当时形成了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确保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统一宽度的车轨同样保证了车辆的畅行无阻。

度衡量,为了不使其影响王朝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它的影响不言而喻。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迭,这种计量方法从无更改,当今生活中依然还有它的身影。

书同文字,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国文字也不同。秦统一后,诏书发至桂林,当地人均不认识。这种状况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小篆”,后来又出现“隶书”。文字统一,对华夏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他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却很难解释清楚这到底是功还是过。因为,焚书坑儒这件事确实起到了让秦朝更加统一的作用,但是,却让毁了很多无辜的生命,以及先人智慧的结晶。

统一货币,既有利于加强中央财权,便于国家赋税的征收,也可以从财权、财力上防止六国残余势力,利用其原来的货币破坏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防止地方分离。同时,货币统一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此举被后人认为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

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秦国的发展离不开李斯的谋略,李斯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