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一个狂妄自大的败家子,为清朝埋下祸根

今天,不管学者们如何阐述清朝致使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都逃不过这样几个字:闭关锁国、抱残守缺、盲目自大。而要看到这一问题的实质,其实不需要长篇大论,讲三件小事已经足够。

林则徐

林则徐,清时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他见到外国人的船坚炮厉,感到中国必须学习外国,于是委托魏源写了《海国图治》。

这本书1843年出版后,使当时的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世界是这么大,有那么多的国家,如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等。之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四国志》(亦称《四洲志》),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因此,被称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然而,在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这位清廷高级官员的一些“说法”,却让今天很多人忍俊不禁。

1839年,林则徐奉旨广州禁烟时,他说,缺少茶叶外国人会大便不通而死。原语:“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恩莫大焉。”(《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意思是:如果没有茶叶、大黄这些东西,你们外国人就没有办法活命,我们让你们年年贩运这些货物出洋,一点儿也不吝惜,没有比这恩惠更大的恩惠了。

鸦片战争

事情还不至于此,林则徐还与时任两广总督邓廷桢联名给道光皇帝写过一道奏折,原话是:“夷兵除枪炮外,击刺俱非所娴,而其腿足裹缠,结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意思是洋人没什么可怕的,他们除了枪炮外拼刺刀不行的,而且还缠腿,膝盖不便打弯,一上岸他们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了。

对此,有人站出来为林公辩解,说这话不是他说的,他的“智商”没有这么低。但一年以后,浙江定海被英军攻陷,林则徐再次给道光皇帝上书,重申了这一观点:“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对此,辩解者则称这是林公受乾隆时期人们认为洋人不能下跪之说的影响,因而有了“一仆不能复起”。这个故事引申了我们要说的第二个故事。

乔治·马戛尔尼(1737年—1806年),他曾率领使团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于1793年抵达中国,欲通过谈判打开中国市场。当时,他为中国带来了战列舰模型、蒸汽机、野战炮、火枪、天文望远镜等等西方科技。但是,清朝人对此没有丝毫兴趣,认为自己是天下老大,要求马戛尔尼必须向乾隆行三跪九叩大礼。

其时,清廷的皇帝乾隆认为中国不需要英国的任何物品,中国与英国通商是给英国人的恩惠。因为马戛尔尼没有向乾隆下跪,中国人便认为洋人的膝盖压根不会弯曲,“不能”下跪,并使此说广泛地流传了下来。

乾隆

马戛尔尼邀请清朝大将福康安观看火炮射击,但福康安的认为弓马骑射才是王道。最终马戛尔尼无功而返。这件中西交往史上的大事,不仅使清朝自断一条财路,而且使英国认为使用和平方式无法与清朝通商。后来,清朝为此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乾隆时期是“盛世”,其实乾隆就是一个狂妄自大的败家子,把祖上留下的那点底子全败光不说,还为清朝埋下了祸根。

第三个故事有关地名。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之后,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归还了伊犁地区。其后,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给清朝皇帝的奏折中称新疆是“他族逼处,故土新归”。于是,以新疆为省名就有了一层新的意义。然而,清初,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好几个“新疆”,即除称“云南乌蒙地区、贵州黔东南古州一带、贵州安顺与镇宁附近一带和西域等几个地区”为“新疆”以外,还有一个被称为“新疆”的地区——四川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区(详见肖之兴《清代的几个新疆》、齐顺清《大小金川地区也曾被称为新疆》)。

通过这几个地名,人们不难看出,清人入关前,在东北“老家”待得太久,致使他们有一种“特殊”的心理,甚至影响到了其语言风格乃至行为方式。

顺治

在这几个“新疆”里,人们不难理解1656年,清廷为什么要再次“复活”明初朱元璋严禁出海贸易的政策,进而发布“寸板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入口”的禁海令。

遥想当年,商民不得下海交易,沿海居民内迁50里,违者或越界者,无论官民一律处斩。还要货物没收,犯人家产偿给告发人。这和前面我们说到两件事情一起能让人们把清朝统治者看个透——他们的眼界与胸怀就在这三件事里,一起了注定当时的中国必然落后挨打。(文/路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欢迎关注作者更多原创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