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为什么很害怕生女儿,这个理由难以启齿,说出来都是泪!

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满族人统治的,最早的清朝官员都是旗人,后来也让汉人成为旗人中的一员,也就是成为了清朝的官员。

虽然当官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不过对于自己的后代,尤其是女儿,简直是一种摧残。

清朝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绝大多数都不是皇帝自己看上的,只是因为要得人心,所以新皇帝都要和朝廷重臣的家属通婚,皇后基本上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这也是为什么,皇帝都比较喜欢妃子而不是皇后。

妃子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民间美女被官员推荐,然后一层一层推荐到皇帝面前,还有一个就是那些宫里的秀女被皇帝喜欢上了,封为妃嫔。

秀女和宫女不一样,秀女是贵族的女儿,宫女是老百姓的女儿。

皇帝是很少会封宫女,或者民间女子为高级妃子的,因为这是一个丢面子的事情,所以大部分的妃嫔出自秀女。所以要保证秀女的数量才能确保妃子的质量。

于是,清朝的选秀制度就非常苛刻,三年一次,凡是官员,几乎都要把年满十三岁,不足十七岁的女儿送入宫里。

高级官员的女儿是秀女,低价官员或者主动入宫的是宫女。除非在13岁前就结婚或者订婚了,不然在选秀期间决不能嫁人订亲。而且官无论大小都要这么干,外地官员还要把女儿送到京城来。

经过几次培训,就到了皇帝皇后选秀的时间,也不用下跪,就低头站成几排,头上挂着身份的牌子,留牌的就是通过第一次考核,撂牌的可以回去了。

之后还有几次复选,层层选拔,最后才能成为秀女留在宫里。其实秀女就已经是国家的女人了,上至皇帝下至亲王,只要是皇帝直系亲属,都是从秀女中选老婆的。

要是秀女被皇帝临幸过一次,不管有没有封为妃嫔,一辈子都要待在皇宫里,还有就是25岁没被看上,也可以送回家,不管这个时候也就是高龄妇女了,想要门当户对是比较难的。

挑选秀女的目的,为了充实皇帝的后宫,就是为皇室子孙拴婚,或为亲王、郡王和他们的儿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秀女们要走进紫禁城高高的宫墙,也就不那么简单了,必须经过一道道的考察。

首先,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选秀,势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自讨苦吃。

顺治朝规定:凡满、蒙、汉军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中年满十四岁至十六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十七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

乾隆五年(1740)进一步规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规定的年限之内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阅选,下届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二十多岁也不准私自聘嫁,如有违例,她所在旗的最高行政长官——该旗都统要进行查参,予以惩治。

乾隆皇帝振振有词地说了三条理由:

第一,每三年一次的选秀女,是为诸王和众皇子挑选妻室,并非是为了给自己充实后宫;

第二,一旦因选秀拆散了他人的姻缘,也是因为没有遵守“我朝定制”,违法在先,并非皇家的责任;

第三,即使为了选秀等上三年两载,应选秀女也不过十六七岁,不会耽误她的终身。

所以不夸张的说,清朝官员的女儿,长大后都是要送去给皇帝做小老婆的,或者给皇室繁育后代。

宫廷里千变万化,万一失宠,更加会连累到母家,也难怪他们不愿意生女儿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