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结局最好的一代名将是谁?懂军事更懂政治

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战争,涌现出了如同恒河沙数般的将星,恒亘在上下五千年的记忆中,悠远流长。然而,一个奇特的现象,名将生于乱世,总是如同生于乱世之红颜,惊艳了每一个人目光,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名将的一生,总是一幕凄美的悲剧侠情,仰望历史的苍穹,谁是结局最好的不世之名将呢?

这位将领,当属战国四大名将之王翦。世之谓名将,彪炳千秋之战功,深刻影响历史进程。王翦参与并见证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成首次大统一,居功至伟,更令人惊奇的是,与他同为四大名将的白起,横遭惨死,坑杀降卒四十万,更令人诟病,廉颇先后逃亡魏国、楚国,李牧更被迫害致死。

然而,在公认残暴多疑的秦始皇之下,王翦非但得以善终,更被誉为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尤为可贵。其子孙后代,更演绎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历代名人辈出。

王翦是怎么做到的呢?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武将一击,天下大乱。历史惨痛的教训之后,防范武将,一直是历代王朝的头等大事。战场上冲锋陷阵,餐风露宿,随时可能没命,还要堤防朝堂之上的暗箭冷枪,君主的猜忌,同僚的妒忌。王翦甚为四朝元老,历任多位相国,无论是范雎、蔡泽、乃至吕不韦,均对他十分尊重。先看看他与白起的不同。

白起率秦军赢长平之胜后,本拟乘胜追击,攻占邯郸,首灭赵国,然而,此时,丞相范雎却从中作梗,劝秦王回师整修,结果错失了灭赵之良机,双方矛盾越来越深刻,范雎任用的私人。就遭遇邯郸惨败,昭王强令白起来出征,然而,白起非但不赢,还屡说风凉话,对昭王说,“当时不听的,现在好了吧!”,每次还悠悠然地看着秦军战败的消息不断从邯郸前线传来。昭王三番两次催促,他依然我行我素,最后,还口出怨言,结果惹恼了昭王,范雎趁机一挑唆,悲剧就发生了。

你看王翦,灭燕之后,始皇问他,灭楚需要多少兵力?王翦回答说,非六十万人马不可。

此时,在追击燕残余实力中有良好表现的年轻将领李信,却自信满满地说,二十万人马足以。始皇非常看好李信,年轻,自信、渴望建功立业。于是觉得王翦老了,打发他回家养老,王翦毫无怨言,临行前,还叮嘱李信一些注意事项。结果,李信还是嫩了些,对阵楚将项燕,惨遭失败,狼狈而归。此时始皇又想起了王翦,王翦没有想白起那样,看始皇笑话,一番交谈之后,他立刻接受了此项任务,灭楚战争顺利进行。

想必白起、廉颇、李牧均惨死在君王起疑、权臣构陷之上。王翦这点做得非常好。起初范雎为相,王翦依然是寂寂无名之辈。秦相范雎,曾惨遭魏齐等人陷害,几乎被便鞭笞致死。后来,范雎当上秦相之后,一直伺机报仇。王翦在攻占阏与之后,赵国求和,王翦建议秦王邀约平原君过来,一睹四君子之风采,并要求讲和前,先将范雎的仇人魏齐交出来,为范雎报得如此一仇,范雎十分感动,作为一个一饭之德必偿的人,范雎对王翦青睐有加。

后来,范雎因妒忌白起与白起结怨,白起被妒杀之后,秦国军事屡屡失利,军方十分不满,集体发难,逼迫范雎去职。此时,在蔡泽的劝说下,范雎最终谢病归相印,并推荐蔡泽自代。一些军方人士依然十分不满,企图逼迫范雎自杀,王翦劝说,范丞相行“固干削枝”、“远交近攻”,为大秦东进指明了方向,功绩不亚于商鞅、张仪,如今也谢病归田,没必要赶尽杀绝,增建内耗。同时,范雎十分感激他,并极力向秦王推荐王翦,更将自己的诸多封地交还给国家,令军方那些人无话可说。

历史形式波云诡谲,后来,吕不韦通过投资异人当上了秦国丞相。北方匈奴屡屡为患,吕不韦曾调王翦去平定。然而,王翦却二话不说,接下了这个苦差事,并且借匈奴人之剑,磨自己之刀,建立赫赫战功。不韦既有野心,更有雄心,始皇年幼,吕不韦又与太后通奸,权力欲望十分强烈,处处插手揽权。

此时,然而,王翦却始终与吕不韦周旋到底,对吕不韦十分尊重,却始终不让吕不韦将爪子深入军方。军方各项制度依然继续执行,并且以身作则,经有军功方使得升迁,注重提拔年轻将领,吕不韦始终对他无可奈何。最后,等到始皇亲政后,调动军方力量,轻而易举粉碎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势力。

始皇亲政后,王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态度,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始皇十分倚重王翦。历史上,与很多一得意就忘形,还屡屡干出一些糊涂事的名将不同,王翦恪尽职守,自己和家人、部将均十分守规矩,遵守大秦律法。

后期,攻下燕都之后,就上表告老还乡,表示自己不恋栈,后来,秦王不得已再次请他出来主持灭战争之时,他毫无二话,再次发挥余热,并多次向秦王要良田美池塘这类封赏,让始皇放心。灭楚之后,无论别人怎么劝,他都要彻底隐退,终得以善终。

司马迁曾以王翦曾在灭楚战争中打败楚将项燕,而后,项燕的孙子项羽又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大败王翦的孙子王离。诠释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含义,并强调王翦没有辅助秦始皇建立起德政。也许,这算一代名将的遗憾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