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死守莫斯科的底气在哪里,是他的赌徒性格?多亏了日本!

二战期间,苏德战场上莫斯科保卫战是关键点的战役之一,那么斯大林在面对,苏军一溃千里,丧师失地的情况,德军则是一路凯歌来势汹汹,他是哪里来的决心要死守莫斯科呢?

首先要说的就是,这和斯大林个人性格有一定关系,年轻时的斯大林就是用他那坚定的防守和赌徒般的反击保住了危如垒卵的察里津(也就是后来的斯大林格勒,现在叫伏尔加格勒),他是有战斗意志的。 因为苏联精锐都集中起来了,德国还分兵。这是苏联最好的机会了。如果这一仗还打不赢,那就没有任何赢的希望了。与其苟且偷生不如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苏联的政治体制是加盟共和国的联盟。如果放弃莫斯科,中央的威信不在,想想苏联是怎么解体的就知道了。二日本没有正真的牵制住苏联的远东西伯利亚军团。让苏军及时地调到了莫斯科战线。这可是苏军中最能在严寒中发挥战力的精锐。在苏俄兵败如山倒,德军气势如虹的关键时刻,领袖应该在最危险的前线和自己的军民站在一起,共同郸斗,起到稳定民心,鼓午士气,同仇敌慨的决心和勇气。同时得到红色间谍佐尔格等多个极重情报,日军即将南下,暂不会出兵远东,遂大胆抽调50多万精锐的哥萨克远东部队西进莫斯科,增加了强劲的防御力量。

并研判德军戦线过长,2000多公里,补给困难,攻势已成强弩之末,加之莫斯科的严寒即将来临,将极大抑制阻滞德军的攻势。对粮草丰沛的苏军来说防守极为有利,于是斯大林敢于放手一搏,直接将在红场阅兵的精锐部队开赴前线与德军生死搏杀,事实证明,斯大林这一判断决策是正确的。 莫斯科当时没有被包围,有辽阔的大后方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希特勒一脚踢到了钢板上!如果斯大林一跑,苏联在气势上,军心上都不再有和德国一战的资本,在后方也不再具有哪个城市有莫斯科一样牢固的防御工事,部队的再次集结也成问题。

有人很容易将这场战役和中国的南京保卫战相比,兵临城下斯大林依然坚守莫斯科,给守城官兵以勇气和信心,甚至阅兵,反观蒋介石,早早逃之夭夭,丢下南京守城官兵,最后守城将领唐生智也撤了,士兵群龙无首,不败才怪。小编想说,这完全是两种情况,好吧!

首都的地理位置是很关键,但南京没有战略纵深,无险可守,在强敌面前失守是迟早的事。而莫斯科战略纵深长,通过近千公里的消耗,德军已成强弩之末,坚持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本来南京根本守不住,守重庆才是正确选择。莫斯科保卫战,苏联有大量军工厂坦克飞机都有在开动,我们中国当时只能生产步枪,怎么守南京,只能到重庆山区层层抵抗步步削弱日进。

中国工业化基础薄弱,和日本不在一个重量级,淞沪会战国军损失惨重,南京周边也无险可守,中国抗战力量也远远没有完全整合,就那么点精锐力量,如果死守南京不仅没有胜利的可能,而且会损失更多有生力量。依托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节节抵抗也是战前中国统帅部的既定方针。所以,就总体形势和当时战况,放弃南京是正确的决定!只不过当时的国力,没办法大规模转移百姓,加上碰上日本这么个丧心病狂的民族,有了南京大屠杀的悲剧。日本斯大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