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王振因怕军队践踏庄稼而选择改道,为何反而遗臭万年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数次亲征,对边境少数游猎民族进行了疯狂的打击,确保了大明王朝边境几十年的稳定,为后来的仁宣之治提供了基础。可到了朱祁镇执政时期,明朝对边境游猎民族已经没有绝对的压制,以那也为首的游猎民族数次对边境进行袭扰。

朱祁镇近臣司礼监王振怂恿皇帝御驾亲征。当时的王振大权在握,为了实现自己的“不世之功”,二十万大军仅仅准备5天就匆匆出征,很多粮草辎重都没有来得及准备。大军还没有到达边境,就见到了兵败归来的郭敬。王振并没有打过仗,不知道战场的残酷,听了郭敬的叙述立刻吓破了胆,竟然还没有见得对手就命令军队班师回朝,而对方实际只有两万人。

本来班师回朝就回朝,至少没有什么损失,但穷苦出身的他还想回乡显摆显摆,就建议皇帝取道自己的家乡蔚县。结果大军刚到蔚县,竟然又命令大军原路返回,理由是当前正值秋收季节,怕军队踩坏了庄稼。就这么一来二回,时间被耽搁了,同时也被那也看清了明朝外强中干的本质,随率部队追上一阵乱砍乱杀。

最终导致,数十万将领丧命,包括四朝老臣张辅在内的五十余官员被杀,皇帝也沦为那也的阶下囚。王振也成为一个因扰乱朝纲、陷国家于不危局而被后世唾骂的宦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