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同时代无敌的五位名将:吴起、昭阳、匡章、白起、李牧

细观战国历史,名将决定着一国的兴衰。魏国有吴起之时,魏军无敌。后来吴起至楚,楚国饮马黄河。楚将昭阳打败魏国,打得齐国不敢出战。齐将匡章西击强秦,南败楚国,舍我其谁。白起为秦国打下半壁江山,终生没有败绩。赵将李牧在赵国几近灭亡之时,打得秦国屡战屡败,可谓战国诸将中最厉害的一位。这些将领,是其有生之年纵横天下最厉害的战神。可惜他们没有生于同时,如若生于同时,不知鹿死谁手。

第一位:吴起(约前440年-前381年),卫国人。年轻时杀了嘲笑他的乡人三十多个,逃亡国外。后来师从曾子,但吴起母死不归,曾子与其断绝师徒关系。吴起又改学兵家,投于鲁国权臣季孙氏门下。鲁国与齐国作战,想以吴起为将,但因吴起有个齐国妻子,于是吴起“杀妻求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 :"齐人攻鲁,鲁欲起吴起。吴起娶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欲就名,遂杀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攻齐,大破之。"但吴起终因杀妻受到鲁国君臣非议,被免了官。恰好魏文侯筑礼贤台招贤纳士,吴起投奔魏国,受到重用。

吴起到魏国后,为魏国训练出了闻名天下的“魏武卒”,这是中国最早的特种兵,魏国以此横扫天下。吴起为魏国抢占秦国河西(黄河以西),并于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以五万魏武卒击败秦国五十万大军,使秦国二十多年不敢东出,河西成为魏国的西部屏障。但公元前386年魏武侯即位后,吴起受到了排挤,他离开魏国去了楚国。

吴起在楚国受到楚悼王的重用,在楚国主持了变法,使楚国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381年的棘蒲之战,楚国出兵击败最强的魏国,楚军饮马黄河,一时无敌于天下。可惜楚悼王早逝,吴起遭到旧贵族的围攻,被杀于楚悼王尸体之旁,吴起变法随之失败。

纵观吴起的一生,他是当时最厉害的战将,可谓没有敌手。

第二位:昭阳,楚昭王后裔。原为大司马,主管楚国军事,后因战功升为楚国令尹。人们对昭阳重视一直不够,其实他是公元前330到公元前320年之间最厉害的战将。魏国衰落之后,齐、楚、秦三强并立,而在楚怀王前期,以楚国最强,楚国之强,因为昭阳。公元前334年,昭阳率兵攻打越国,杀死越国国君无疆,使楚国扩地千里,领土直至大海。公元前323年,昭阳率兵攻打魏国,得襄陵(今河南睢县)及周围八邑,史称"襄陵之战",齐、燕、赵、魏、秦、韩六国为之震惊。之后,昭旭掉转兵锋直攻齐国,齐军不能抵挡,只能以外交手段退楚兵,陈轸到楚营中说服昭阳:“君已官为柱国,伐魏有功,可升令尹;今又伐齐,岂非画蛇添足!”昭阳以为有理,遂引兵而退。之后史书再无关于昭阳的记载,当是没有大战发生。但可以确定的是公元前312年,楚秦汉中之战,昭阳已不在世,因为楚将已为屈丐。

楚国在昭阳之时的强大有两件事为证。一是楚国在公元前318年为六国纵长伐秦。另一件是公元前312年张仪诈楚所说的一番话:”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意思是秦国最想和楚国交好了,但楚国不同意,你们楚国太强了。而张仪本人表示,想当楚王一个看门的小厮,都当不上,我太想当你看门的小厮了。秦国如若强大到可以不用外交手段就能击败楚国,张仪也不用如此卑下的说服楚王了。那么为什么公元前312年的汉中之战,秦国打败了楚国呢?楚国在昭阳去世之后,领土没有大的扩张,而秦国于公元前316年派司马错灭了蜀国,得一天府之国,国力大增,这是此消彼长之势。反过来说,在秦国没有得到蜀地之前,楚国是最强的。而楚国之强在于昭阳为楚国灭了越国,扩地千里。

所以说,在楚怀王前期,楚国于七国最强,而楚将昭阳横扫天下。

第三位:匡章,又称田章、陈璋、章子。前320年,秦军借道韩魏伐齐。匡章奉命迎战秦军,在此期间曾有人污蔑匡章欲降秦,但齐威王用人不疑,没有中秦国的反间计,匡章最终击败了秦军,此役导致张仪的连横政策在魏国的破产,为公孙衍的合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公元前314年,乘燕国内乱,匡章率领齐国常备军“五都之兵”及与燕接壤的“北地之众”,五十日攻破燕国。由于各国怕齐独大之后对已不利,所以联合威胁齐国,齐军只能从燕国撤出。齐闵王即位后,孟尝君为相,公元前301年,齐国联合韩、魏两国攻楚,匡章率军在垂沙(今河南唐洒西南)大败楚军,杀楚将唐昧。联军乘胜攻占垂丘(今河南沁阳北)、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被迫以太子横为质,向齐求和。公元前298年齐魏韩伐秦,匡章率齐、魏、韩三国联军攻破秦国函谷关,前296年,三国再次攻秦,秦国被迫割地求和。可以说匡章是魏国衰落后,东方六国唯一能与秦一战的将领,他是从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296年这二十多年间最强战将。

我们从后边公元前288年齐湣王与秦昭王互称东西二帝,齐湣王鞭天笞地,狂妄一时,可以看出齐国的强大。而齐国能力压秦国,功在匡章。匡章是公元前320年到公元前296年,无敌于天下的战将。公元前296年之后,史书再无其记载。

第四位:白起。白起是他那个时代横扫天下的存在,这个不用笔者在此细述。白起南攻楚国,直下楚都郢(湖北江陵),中下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北下赵国长平(山西高平),从南至北,为秦国夺得半壁江山。白起为秦作战37年,终身没有败仗,杀人两百多万。因为白起,秦国统一六国大势已定。

长平之战,前期将领不是白起,长平之战后,秦攻赵的将领又不是白起,这让人思绪万千。最有可能是,白起因魏冉倒下而不受秦昭王重用。秦昭王统治的前三十多年,魏冉掌权。后范雎至秦,为秦昭王出计夺回权力,魏冉倒下,白起同时不受重用。长平之战,秦军与赵军对峙三年,后来赵将换为赵括,改守为攻,这是要决战的姿态,而秦昭王不得不把秦将换成白起,可见没有白起,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不能取胜,历史有可能改写。长平之战后,秦攻赵的主将是王陵和王龁,又不是白起,白起终没有为秦再次出战,可见白起与秦王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最终白起为秦昭王所杀。一代战神的结局,让人叹息。

影视剧中的白起

第五位:李牧。论战争能力,战国时期最强的当是李牧。因为白起是在秦国国力强大之时,天下无敌。而李牧是在赵国快亡之时,天下无敌。公元前234年,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赵军十万。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攻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指挥赵军抵抗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战。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另一路由上党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拦腰截断,进到番吾(现河北省平山县南),因李牧率军抗击,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也被击败。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率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在李牧的抵抗下,王翦军没有任何进展。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又施出了反间计。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庸的赵王迁立即派宗室赵葱和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李牧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交出军队,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公元前228年,王翦乘势急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攻下邯郸后,俘赵王迁及颜聚。赵国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

李牧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