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土了多少国宝级文物?

“多年以前河南农民耕地的时候,就能翻出来秦砖汉瓦。”在一次海外媒体采风团前来参观时,河南博物院的负责人一边引导他们欣赏各个文物珍藏馆的文物,一边很形象地告诉他们:河南的地下到处是宝贝。橱窗里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国宝精品,加上外语解说员精辟的描述,把跟在后面的一帮大鼻子听得目瞪口呆。真的是这样的吗?

河南出土了多少国宝级文物?

河南地下到处是藏宝,这也是一个让普通中国人都感到自豪的事实。河南的地下文物被公认是全国第一位,已经发掘的文物也就是地上文物部分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量占到全国的1/8还多。文物界标榜的“中华第一笛”、“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剑”等都是在河南出土的。

“不同年代的国宝级文物在河南发现是正常的,”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说,“从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开始,一直到清王朝覆灭,前后4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年代就长达3000年,河南的土地承载过夏、商、周、春秋、战国、汉、唐至宋代20多个朝代的都城,文物藏量数不胜数。”

有一年,河南博物院组织了一批文物去台湾地区展出,展品包括最早的夏王朝青铜器、陶器文物,商周的铜器和玉器,西汉梁王的“金缕玉衣”,还有盛唐武则天女皇帝的“除罪金简”,宋代精美的汝州官窑瓷器,让台湾同胞大呼过瘾。

类似这样的特色文物,在河南一些地方博物馆也有收藏,不过堪称国宝级的,通常会被更高一级的博物馆调去珍藏。比如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中华第一剑”等。另外还有一些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青铜器、玉器,比如凤鸟纹铜盉、太子车斧、虢仲盨、兽叔盨、丰白簠等涵盖食器、水器、酒器、乐器、武器种类的青铜器,以及礼玉、佩玉、葬玉等玉器,在地方博物馆收藏得更为集中。像礼玉中的龙纹白玉璧,是用上乘的和田白玉制成,晶莹透润,纹饰精致,是先秦玉璧中的绝品。还有罕见的大玉戈、项饰、耳饰、仿生玉佩等,动辄数百种,无论飞鸟游鱼,无不栩栩如生。

在堪称国宝级的文物中,也有一些从河南出土,被国内其他博物馆辗转收藏的精品。

新石器时代国宝

河南出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几乎都是国宝,在按照编年进行筛选的时候,河南博物院的王景荃给我们推荐了部分国家一级文物。

被誉为音乐史上的奇迹的贾湖骨笛,是用鹤类动物的尺骨锯去两端的关节钻孔而成,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出土实物最多而且还能演奏的乐器实物,骨笛在八千年前已经能够演奏七音。

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符龟腹甲片,龟腹甲右侧的人工契刻人眼形符号跟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文字惊人相似,对探索汉字来源提供了新资料。

另外还有在新郑市裴李岗村出土的距今8500~7500年裴李岗文化的双耳三足红陶壶,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白衣彩陶钵,龙山文化遗址的磨光黑陶觚形器,以及发现于临汝阎村遗址的仰韶文化遗址彩陶缸、瓮棺等,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最精美的青铜器在河南

据王景荃先生介绍,因为夏商周各个朝代在河南建都的关系,目前出土的最精美的青铜器都在河南。比如饕餮纹大方鼎、我国目前形体最大的玉璋、原始瓷尊、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玉钺以及绿松石嵌兽面纹铜牌饰和铜爵等,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还有商代的“祖辛”卣,整个器物以云雷纹为底,饰纹或鸟纹。上腹部有竖瓦纹,提梁两端饰兽头,盖内及器底均铸 “祖辛”二字铭文。庄重的造型配以华丽的纹饰,使整个器物充满浓重奇诡之感。

在青铜器中知名度最高的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另外,还有在淅川丹江楚墓出土的云纹路铜禁,新郑郑公大墓中出土的莲鹤方壶,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的玉面罩和玉佩,也都是难得一见的国家一级文物。

兼容并蓄的两汉珍藏

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的文物显现出兼容并蓄的一面,比如大气辉煌的梁王墓葬云气壁画、玉舞人、石辟邪,还有东汉墓葬中发现的蹴鞠、斗牛和嫦娥奔月壁画等,它们为研究东汉时期中原地区民生风俗提供了线索,也让今天的人们感受到,很多如今风行的东西其实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

还有在河南省荥阳北部乡牛口峪出土的西汉时期双鸟怪兽彩绘陶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高45厘米,宽25厘米。壶头为蒜头状,壶体正面高浮雕一呈坐姿的怪兽。怪兽面部肥胖,身呈人体状,手脚均为鹰爪,双手抱一鱼。壶两侧上下各塑二鸟,鸟首相背,长尾下垂与下部鸟首相接。通体用红、白、浅蓝彩绘。王景荃说,双鸟怪兽彩绘陶壶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这种形象可能与远古神话传说有关。

明代万历年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的袁安碑,是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文物,目前收藏在河南博物院,碑身残高139厘米,宽73厘米,厚21厘米,碑中有穿孔,碑文为小篆体,计10行139字。这块碑文中所记录的司徒公袁安其人其事,都跟《后汉书·袁安传》中记载的基本相同。

隋唐荣华帝国的辉煌

在文物专家看来,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河南,在隋唐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给今天的人们遗留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唐三彩、唐代佛教史迹和艺术。比如在郑州西郊出土的三彩孔雀形角杯,龙门奉先寺出土的如来立像,还有上世纪80年代在河南嵩山密林中发现的武则天女皇唯一的文物“除罪金简”,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大宋留给河南的惊艳

河南出土的钧瓷,显现了河南在宋代时期的制作工艺已达到顶峰。在河南出土的文物中,常见的有白釉剔花和酱釉剔花两种。其中河南省汤阴县出土的北宋白釉剔花梅瓶,整体看上去是橄榄形的,瓶子的腹部装饰着剔花缠枝牡丹纹,肩部与腹下部刻着菊花瓣纹,在花纹处的釉是白色的,其他的部位都是露着褐色胎质。

文物专家告诉我们,在河南发掘的宋代磁州窑系中,以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的剔花工艺最为精湛。

另外,河南博物院还有很多各个历史年代的馆藏精品,是绝无仅有的。比如大尊缶,是目前所知我国先秦酒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堪称“酒器之王”。重600多斤的大铜缶需要十几个人的配合才能放置到展台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