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三:梁冀

梁冀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跋扈将军”,他的父亲是汉顺帝的外祖公、大将军梁商,梁商的爷爷是梁竦。

汉代是个奇葩的朝代,政治稳定靠的是婚姻关系来维持。皇室希望通过与功臣宿将的家族联姻,来巩固皇室统治。梁竦的妹妹是汉顺帝的母亲,汉顺帝即位时,封梁竦的孙子梁商为乘氏侯,后来又封梁商的女儿为皇后,从此梁商地位日益显赫。不久,梁商又攫取了权柄倾朝的大将军要职。

梁商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以戚属居大位”,虽位居要职,但是还能心存礼念,没有表现出十分的专横跋扈。不过到了他儿子梁冀这一代,一切就都又变了。

梁冀是个标准的高官二代。说到这个人,史书描述他的外貌丑陋,耸着象鹞鹰似的双肩,生着豺狼般凶光直射的双眼,自幼就过着纨绔生活,嗜饮酒,爱女色,擅赌博,三教九流所能做的娱乐游戏,他几乎都会。但他又不是一般纨绔子弟,他父亲有意让他在宦海里历练,曾经做过黄门侍郎、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步兵校尉,执金吾,河南尹,所以说官场上的那一套他很娴熟。

梁冀有点口吃,说话不大清楚,但他善于阴谋计算。他在做河南尹时,就“暴恣,多非法”。他父亲的亲信洛阳令吕放看不惯,偶尔在梁商面前揭他的短,梁冀得知就派人将吕放刺杀掉,然后嫁祸于他人,又出面推荐吕放的弟弟顶替了洛阳令。他的身上聚集了纨绔子弟的骄横放肆,流氓的凶蛮无理,政客的狡诈阴刁三大特点。

顺帝十一岁即帝位,权归外祖父梁商所握,他二十七岁的时候,梁商死了,梁冀继任了大将军。

梁冀与他的父亲相比,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了。梁冀丰富的官场经验让他很快地掌握了朝中大权,朝廷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汉顺帝这个时候已是成年人了,他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负,无奈处处制肘于梁冀,心里的郁闷也就可想而知了,他暗地里在寻找新的解决办法。没想到的是他在三十岁那年突然病逝了,壮志未酬。顺帝突然死亡的原因无可考查,但是,这却给了梁冀玩弄“贪孩童以久其政”的一个机会。

顺帝死了,梁皇后无子,梁冀顺势选了一个地势低微的美人虞氏的二岁娃娃继位,称冲帝。梁皇后升为皇太后,临朝政。这样一来,梁冀更加大权独揽了。史书说他“侈暴滋甚”,在生活上过得愈来愈奢侈,在政治上愈来愈专横。这种环境下,年仅二岁的冲帝也是可怜,他在“襁褓”之中只做了五个月的皇帝就死去了。

太尉李固也是个强势的人物,接下来他和梁冀在清河王刘蒜和勃海孝王鸿的儿子刘缵谁为皇帝的候选人上发生了争执。太尉李固说清河王刘蒜“年长有德”,用他可以避免外戚利用皇帝“幼弱”而专权,而梁冀恰恰就是要重演利用皇帝“幼弱”而专权。争执的结果,大权在握的梁冀大获全胜,他执意立了八岁的刘缵为皇帝,是为质帝。

不过,这一次梁冀却看走了眼。质帝年龄虽小,却早慧,对梁冀“骄专”,早已清清楚楚。有一次实在奈不住了,就指着梁冀轻轻地对朝臣说:“此跋扈将军也!” 本来梁冀就对质帝的“早慧”很顾忌,当他听到质帝的辱骂,就立即起了杀机。他密令爪牙置毒于煮饼中,小皇帝吃了后,胸腹部胀痛,情绪烦躁,痛苦地没法说,最后中毒身亡。

随后的立国君,梁冀遭到了以太尉李固为首的一班大臣的反对,经过一番斗争,梁冀在中常侍曹腾的筹谋下,罢免了李固,剥夺了他的朝议权,又立刘志为帝,是为桓帝,朝廷大权还是在他的掌握之中,他想杀谁就杀谁,骄横跋扈到了极致。

李固等人实在看不下梁冀的做法,就联合杜乔等人起来发对他,梁冀又设法杀了李固、杜乔等。这件事让大家噤若寒蝉,都害怕了,没有人敢再和梁冀作对。从此以后,朝中都是梁冀的党羽,朝权在他一人的掌握之下,成了没有皇冠的皇帝,富有天下。

梁冀做了二十多年的大将军,穷奢极欲,为所欲为达到了极点;权重势盛,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朝廷内外所有官吏无不畏惧,无不俯首听命,乃至连皇帝也不能过问任何政事。这二十多年是东汉外戚掌权的鼎盛时期,也是梁冀及其家族的“黄金时代”。

然而,盛极必衰,在这个“鼎盛”的表面现象之后,早已埋伏着梁氏覆灭的危机。

159年,梁皇后死了,已经二十八岁的汉桓帝早已不满做个傀儡皇帝,他在几个宦官亲信的密谋下,决心除去梁冀家族。梁冀这时正好发生了派人刺杀贵人邓猛母亲的事件,于是桓帝就派宦官单超、具瑗、唐衡、左倌、徐璜等五人带兵围攻梁冀宅,梁家无论长幼被杀了。

梁冀的家产被全部没收,官家拍卖,合价三十余亿钱,据说供朝廷之用,可减天下税租之半。真是恶贯满盈,罪有应得。

梁氏灭了,东汉王朝的外戚专权的时代也就基本结束了。不过东汉皇权并未因此而强盛起来。桓帝不是个睿智的皇帝,他依靠宦官除掉外戚,摆脱了外戚的傀儡,此后却变成了宦官的傀儡,桓帝为了酬谢单超等人除梁冀之功,即封他们四人为侯,四侯如梁冀一样骄横,东汉从此又进入了一个宦官专政的时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