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孕育出炉前,国际足联征求各国意见,德国为啥投了弃权票?

时下,俄罗斯世界杯正踢得如火如荼,很多人喜欢德国队。但是,在世界杯还没有问世的时候,国际足联征求德国意见,是否要举办世界杯,来缓和一战过后的紧张政治局势,德国却投了弃权票,这是为什么呢?

雷米特杯

一战过后,世界格局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欧洲,政治环境非常紧张。当时的政客都在想,有没有可能通过踢足球,来拉近各国之间的感情呢?

为此奔波的第一个人是于勒·雷米特,他是一位法国人,当时是国际足联主席。他为了世界杯付出了实际行动,向各国足球界领导人作了大量说服工作。

1926年12月10日,国际足联在巴黎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瑞士、匈牙利、法国、奥地利、德国等许多国家都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4个月后,会议的草案被提交给各国足协。1927年6月5日,在国际足联召开的赫尔辛基会议上,以23票赞成、5票反对(北欧国家表示反对)、1票弃权(德国)通过了巴黎工作会议议案。此后的1930年,在乌拉圭提起了第一届世界杯。

德国人是喜欢踢球的,那么为啥会投弃权票呢?

(德国队)

很多人说德国队是德国战车,说明这支足球队耐力和技术都很好。确实是这样,根据资料记载,德国共8次杀入世界杯决赛,4次夺得冠军,13次晋级四强,战绩积分仅微弱次于巴西,排名世界第二。

拥有这样足球队的德国,为啥会在征求是否举办世界杯的会议上投上弃权票呢?其实,当时的德国也实属无奈。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于是在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德国战败,取代德国则是新政府---魏玛共和国。

(兴登堡)

魏玛共和国实际上是文官政府,首脑则是保罗·冯·兴登堡 。当德国即将战败时,这个第三最高指挥要求成立一个文官政府,以求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议和。后来,德国政府修改1871年定下的宪法,让它实行多年来拒绝接受的议会制。总理以后对议会负责,而非皇帝。

但是,在左派与右派极端分子的威胁下,共和国刚建国就危机四伏,争斗不断。所以,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政治比以前更加不稳定。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国际足联征求德国的意见,是否同意举办世界杯。当时,德国四处讨好,想和周边的邻居们搞好关系,但是在这次投票过程中,德国发现身边的邻居分成了两大阵营,匈牙利、法国、奥地利等国同意举办世界杯,而北欧五国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冰岛却不同意举办世界杯。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为了自保,都不得罪,便采取了一个折中政策,投了弃权票。【参考资料:《魏玛共和国的灭亡和德国早期民主制的终结 》、《世界杯的前世今生》】(作者:每日汉字)德国世界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