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落后的齐国说再见的齐桓公, 究竟是如何玩过火的?

齐桓公

齐桓公成为霸主而后就玩得很是过,当霸主当得久了,往往就会不顾及别国之感受,在诸侯国中横行无忌,即便对周天子也没有实际的尊重之意。虽说史书中说齐桓公高龄见到周天子的使者也要参见和下拜,可是这样的行为无非是表面功夫,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到处打仗,这显然并非都是天下之意,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周天子和诸侯国对齐桓公乃至齐国的疑惧。

《论语》载:“天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周天子的衰微,礼乐征伐大多自诸侯出,在齐桓公时代这已经是属于大潮流。打仗要花钱,既然大家要一起去打仗就都要花钱,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所谓联合国军,齐桓公就要向各国征发徭役和收取贡赋,这些徭役和贡赋最终并没有归集到周天子,而是被齐桓公的军队们挥霍一空。齐桓公九合诸侯,就是发号施令了九次,这本该是属于周天子的权利。

《礼记》载:“庭燎之百,由齐桓公始也。”在周人的概念中,庭燎就是在宫廷中点燃柴火炬,以接待夜间来访的朝臣,天子的规格是享受百燎,上公是五十,侯伯子男是三十。齐桓公只是诸侯而已,胆敢用百燎,这本身就已经是僭越了。后世便称“后世袭之,是失礼从齐桓公为始。”齐桓公作为尊王攘夷的春秋霸主,是最早开始破坏礼乐制度的君侯。即便是曾经接受过齐桓公的扶持的周襄王,也对齐桓公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暗地里也在采取各种方式来削弱齐国。

齐桓公

周襄王曾经干涉郑文公参加齐国召集的会盟,就是想瓦解齐桓公身边的小兄弟,不至于让齐国的力量日渐膨胀。“首止会盟,郑伯逃走不盟”,郑文公的选择并没有什么错,这毕竟是周天子的命令。可是在齐桓公看来,不管是不是周天子的决定,郑文公不听齐国的号令,就是不认同齐桓公的霸业,那就必须要好好教训。

这场会盟后,齐桓公就召集诸侯联军攻打郑国,强迫郑国加入齐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但是周天子并没有放弃对齐国周边力量的削弱,比如后来齐桓公召集葵丘会盟,周襄王表面上派遣使者宰孔前往葵丘赐齐侯胙肉,并加劳封赐,而事实上宰孔在回归王城之时暗地里就在说齐桓公的坏话,还对晋献公说“可无会也。齐侯不务德而远路,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也。其在乱乎! 君务靖乱,无勤于行。”

这位宰孔可能也是受到周襄王的影响,对齐桓公的这种不认同感此后贯穿始终,而对齐桓公霸业终局的预测也是非常精准,后来齐桓公的悲剧正是始于公子之乱。史书载:“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中原的诸侯国们在周天子的默认下,对齐国之霸业是怀有戒心的。尤其郑国人在周天子的支持下,多次背叛齐国而成为楚国的附庸国,那位使臣宰孔甚至还对郑伯传达过天子的旨意:“吾抚汝以从楚”,这即是对齐国霸业的极力否定。

齐桓公

这种态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齐国的政治格局,平衡着周天子与齐国君主之间的关系。后来周天子还曾授予楚国征伐之权,即“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这就是将楚国的地位与齐国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划分,当年作为蛮夷之邦的楚国成为周天子认同的正式封国,只是这次封的不是国,而是权力。此后楚国便以南方正统的身份出现在江汉、吴越、巴蜀乃至南越等地区,成为南方沃野千里的强国。

而在北方的齐国,因为齐桓公的霸业和频繁的对外征战,以及取得的诸多胜利,无形中助长了齐桓公的骄纵之心,《战国策》载:“桓公宫中女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齐桓公举国之财富以维持自己的奢侈享受,生活可谓是腐败至极,至于宠幸易牙等后宫奸臣,则更是多为后世诟病。后来甚至为了一个蔡国的女人,发动诸侯联军去攻打蔡国,这种举国重器用大炮打苍蝇的做法显然得不到大家的认可。齐国齐桓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