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力劝建文帝诛杀一人,此人若死,朱棣靖难之役结局或将改写

方孝孺劝谏建文帝说:此人不诛,江山必亡,朱允炆不听,结果句句应验

众所周知,在明朝历史上文人一直都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在世人的眼中文人似乎就应该读书育人,参政治国。实在是难以将他们和战争联系起来。然而,明朝就比较另类,很多驰骋沙场的功臣名将都是文人出身,例如著名的“北京保卫战”策划者于谦,平定宁王叛乱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以及后来力挽狂澜的蓟了都师袁崇焕等等。

甚至在某些方面,文人能够拥有前所未有的判断力和觉察力让使人惊叹,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能够预料到魏延死后必反,曹操观察司马懿鹰视狼顾就断定此人不可重用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明朝历史上比较厉害的一位牛人方孝孺,他曾经在朱棣造反之后,劝谏建文帝要诛杀一人,还说:“此人不诛,江山必亡!”,只可惜建文帝并没有听从方孝孺的建议,导致最终落得江山易主身死国灭的凄凉结局。

相信很多人对方孝孺的了解都是通过朱棣“诛杀十族”了解的,据说朱棣攻陷了南京之后,想要让方孝孺负责帮自己起草即位诏书,被方孝孺严词拒绝。朱棣说道:“先生勿忧,我只是想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来管理这大明江山,”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

朱棣答道:“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何不改立成王的儿子呢?”朱棣说:“嗣子年幼不足以堪大事,国家有成年英主坐镇,才不至于引发动乱!”方孝孺听后哈哈大笑,将笔墨投掷于地并怒斥朱棣道:“弑君谋逆其罪当诛,尔等乱臣贼子必将遗臭万年,安敢在此大言不惭!”

朱棣当即大怒道:“你怕是想要找死吧,信不信寡人诛你九族?”方孝孺说道:“莫说九族,十族又何妨?”或许是方孝孺将朱棣想的太过简单了,以朱棣这种血性残暴的个性,连自己的亲侄子建文帝都敢活活烧死,大肆屠戮功臣对于朱棣来说更是无所顾忌。

最终,朱棣在方孝孺的九族之外,又加上了“门生”一族,将方孝孺的“十族”全部诛杀,方孝孺虽然成为了历史上 第一个被诛杀十族的人。不过,因为方孝孺的忠烈,也让他因此名垂青史成为了后世争相讴歌的对象,1856年李鸿章在担任两江总督的时候,还专门给方孝孺修过墓立碑。

然而,公元1399年,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亲率50万大军讨伐朱棣的时候,方孝孺就劝谏建文帝对李景隆多加提防,可是建文帝认为李景隆是自己的心腹黄子澄所举荐,没有听从方孝孺的意见,结果李景隆在北平被朱棣大败,狼狈退回德州。

公元1400年,李景隆再次率师北伐,与当时的武定侯郭英以及安陆侯吴杰等人会师共计60万人,却又在河北雄县再次落败。建文帝因此剥夺了李景隆的大将军职位,押回南京,但却没有对李景隆治罪,朝中的很多御史大夫也纷纷弹劾李景隆丧师辱国、怀有二心,要求严惩。

1402年,方孝孺再次上书建文帝,要求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还强调说:“此人不诛,江山必亡”,建文帝依旧没有听从方孝孺的谏言,反而让李景隆以及兵部尚书茹瑺等人前往燕军军营和燕王朱棣讲和,希望能够划让燕王班师,与自己划江而治,不过,这个提议最终遭到了朱棣的拒绝。

据史料记载,燕王朱棣兵临南京城下的时候,是李景隆与当时的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让朱棣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南京城。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建文帝听从方孝孺的建议,就不会有后来李景隆偷偷打开南京城的事情了,南京城是明太祖朱元璋亲手所建,固若金汤绝非一朝一夕可攻破的,建文帝固守待援向全国“讨贼勤王令”,历史或将改写也未可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