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卧薪尝胆-静待时机

光绪皇帝被慈禧幽禁在瀛台,难道他就这么废了吗?

我开始也这么认为,看了《光绪传》后,我对光绪皇帝被禁后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我很佩服他,他受他的老师翁同龢的影响,决定卧薪尝胆,静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他在被软禁期间,刻苦学习西方的政治改革书籍,还学起了英语,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认识到中国封建政治体制的弊端,虚心学习西方政治学,力图改革自强的皇帝。

他软禁后低调生活,为的就是保全性命以图东山再起。他不能有大的动作,那样会引起慈禧太后的警觉,那样的处境就更加糟了。

他有三次机会东山再起,但因慈禧太后死死把他拽在手里不放,他的报复最终没能实现。

第一次是八国联军进京前后,联军曾经表示要支持光绪皇帝归政,因为光绪皇帝掌权后很可能会实行开明的政策,有利于帝国主义资本在中国的流通,这引起了慈禧太后极大的仇视,她极力反对将权利交给光绪。因此不惜借义和团的刀向联军宣战。

第二次是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太后要携带光绪西逃,光绪皇帝表示他要坐镇北京,要稳住民心,慈禧太后唯恐光绪会借此次机会掌权,坚决要求光绪随行。

第三次是在西逃过程中,光绪不时地表示他的心在北京,想要去北京和联军和谈,慈禧太后不肯。

也许是吧!光绪生性懦弱,这是他在慈禧太后长期的施展淫威和跟从小太监们从小玩到大的环境中养成的,他失去了男性的刚阳之气,变得优柔寡断。他也缺乏与慈禧太后彻底决裂的底气,毕竟他没有兵权,真正掌握大清命运的是慈禧太后。掌握兵权的都是守旧派人物,即使不是,也是站在慈禧太后这一边的。可怜的光绪只有几个并无实权的书生跟着奔走呼号。那时候,资产阶级力量毕竟还很弱小。就算是以后的辛亥革命,也只是赶走了皇帝,大地主大官僚大资产阶级土豪劣绅以及封建军阀成了一个个的土皇帝,社会性质也没有变。只是由共同的皇帝变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地方皇帝共同支配中国的命运。

1908年11月,光绪帝得知慈禧的衰老每况愈下,不时面露喜色,以为离自己东山再起的日子不远了。毕竟他才38岁,而慈禧已经是73岁的老太婆了。光绪帝的这种乐观情绪传到慈禧的耳朵里,气愤至极。当即夸下海口,不能先于光绪帝死。光绪帝患有疾病,但还不至于影响正常的政务活动。然而,光绪还是比慈禧早死20个小时。据后来光绪御医所述的光绪健康状态表明,光绪帝是非正常死亡,他的死很有可能与慈禧施展的阴谋有关。

然而,即使光绪归政,他的壮志也难酬。此时的清廷已是江河日下,病入膏骨。清廷的守旧派人物仍然掌控着实权,维新派人物经过戊戍政变的摧残后影响力大为削弱。这样的话,光绪帝归政后他的处境仍然会很糟,类似于明末的崇祯帝,元末的顺帝,金末的金哀宗,他们都是有志向并且勤政的末代皇帝。一人的力量也难以改变大势所趋。如此一来,末代皇帝很可能就是光绪皇帝了,清廷也许可能延长几年......

2008年11月2日,“清光绪皇帝死因研究报告会”花了5年的时间,对光绪皇帝的遗物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光绪皇帝是非正常死亡,他死于砒霜。究竟是谁下的毒手,还不得而知,但与慈禧太后是脱不了关系的。

光绪死后,慈禧太后在病危中紧锣密鼓地安排了清廷的权力交接事宜,把她事先安排好的计划一一付诸行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