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勤政的皇帝自刎时说:诸位大臣害了我,我死后无颜面对祖宗

历代王朝的亡国之君都受千夫所指,万人唾唾骂,然而明朝的亡国皇帝崇祯帝却是个例外。崇祯帝在位17年直勤政理事,节俭自律,是明代十六位君主中最励精图治的一个。但是,当时的大明朝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内寇”叛乱,外有满清族人虎视眈眈,因此,崇祯帝是无力回天。也正因为这样,后人在说起他时,总是又对他的悲剧命运感到惋惜和同情。

崇祯十七年(1644年),沙尘暴袭击北京城。据史料记载:“飞沙咫尺不见,日无光。”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还有人说将要有暴兵破城之灾。没几日,风风阳祖陵发生了地震,这使得人们更加惶恐不安。紧接着,兵部就收到了已经称帝的李自成送来的文书。文书上宜称,如果明朝不同意和他裂土而治,让他和崇祯帝平起平坐,他就要带着农民军对北京城发动进攻。崇祯帝虽然然果断拒绝了李自成的要求,但是他却因此而心急如焚、寝食难安。面对南北腹背受敌的情况,崇祯帝无助、疲惫,一度向亲近的大臣们吐露心声:“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将何面目见于地下?朕愿督师,以决一战。即身死沙场亦所不顾,但死不瞑目。”

崇祯帝登基伊始也促使混沌已久的明朝出现一时清新、臣民仰望的现象,但只能说朱由检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继承的明天下破烂不堪、危机四伏。三月十八日,农民兵对北京城发起总攻,外城一夜之间就被攻破。十九日,李自成率军从承天门进入北京城。崇祯帝对此感到不可置信,带着心腹太监王承恩跑到景山上远眺。看到满目的烽火,崇祯帝才认命,返回皇宫安置善后事宜。崇祯帝在自己殉国之前,命令他的妻子儿女们殉国。而后,他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二次登上煤山(景山),在寿皇亭旁上吊自杀,时年仅35岁。

随着崇祯帝的自杀,统治中国267年的大明王朝结束了。农民兵发现崇祯帝的尸体时,只见他披发掩面,身穿蓝衣,衣襟上写着这样几句话:“我才德微薄,身体孱弱,触怒了上苍,上天惩罚于我。但这都是诸位大臣害了我。我死后无颜面对祖宗,我自己卸去皇冠,用我的头发盖住我的脸面。任凭贼人把我五马分尸,只愿不要伤及无辜百姓!”

李自成进城后,觉得“死者为大”,并没"辱尸",而是将崇祯帝与周后的尸体清理干净,用柳木棺成殓,计划安葬他他们。但是,由于崇祯帝生前并没有为自己建立陵寝,一时之间,何处安葬他则成了一件难事。后来,李自成只好命人将其一起安葬在崇祯妃子田贵妃的陵墓中。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收买人心,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为清廷效力,将这座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并改葬崇祯帝后,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然而,由于工部因缺员而不能分任,工程所需银两不能及时到位,思陵的营建事宜一拖再拖。直到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思陵改葬等工才完成。

清朝灭亡后,军阀连年混战,思陵屡逢劫难,残毁十分严重。地下墓室曾先后两次被当地土匪盗发。1947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又大规模地拆毁陵园地面建筑。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思陵已是满目凄凉,只有坟家、楼殿遗址、石雕五供、碑石作为珍贵文物物保存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思陵得到应有保护。现在的明思陵,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但古陵残碑、松涛阵阵仍别有一番意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