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用的饭盒?二战德国士兵随身背着,而且一刻也不准丢掉的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军士兵携带很多武器装备,除了MP36冲锋枪,M35头盔和毛瑟98K步枪以外还有很多比较独特的装备,例如这件圆形的大铁罐子,上面还有瓦楞装的条纹,外形上是很独特的,而且德军似乎从不离身,不少网友猜测这是饭盒。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士兵们喜欢把它挂在胸前或者背在身后,在其他国家是很难见到这样的装备。

有不少网友以为这是德国士兵吃饭用的饭盒,但是其实德军的饭盒是扁平的铝盒,就是著名的M31饭盒,形状是扁平的桶状,饭盒的主体是用来盛饭的,夹层用来盛汤,盖子可以用来做餐盘。

这个圆形的铁罐子其实并不是饭盒,而是防毒面具的包装盒。为什么会在二战的时候准备防毒面具呢,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化学武器升级为双方交战的一种残酷手段,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在战争期间都使用过毒气,上万名士兵因此丧生,上百万名士兵留下终身残疾,就连未来的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也遭到毒气的袭击、几乎双目失明。所以二战时期德军就非常重视化学武器的装备,防毒面具是德军的标准装备每一位士兵都会配备。

由于防毒面具需要随身携带,但是又非常脆弱经不起摩擦和碰撞。防毒面具的面罩和管路都是橡胶制品,所以需要一个坚固密封的容器保护。防毒面具的罐体是用薄铁板冲压,竖条状的加强筋,罐底还印有字母D 这代表密封的意思。就像罐头一样,防毒面具在罐体内被严密的保护起来。

美国人的担心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毕竟他们要面对一个非常凶残的敌人——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人发现中国军民缺乏毒气防护手段,便在中国战场上丧心病狂地大规模使用毒气。战争末期,狗急跳墙的日本军队甚至策划了“夜樱作战”——使用潜艇运载水上飞机在美国本土实施生化战,这一计划最终因为日本投降而未能实施。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担心盟军的报复性毒气轰炸。于是,日本人在战前便已经开始在国内进行防毒面具的分发,并且还进行毒气战演练。最终,盟军还是实施了报复行动,但是实施的方式远超日本人的想象——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相当于上万吨TNT的威力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橡胶防毒面具所能应付的!

时至今日,普通民众已经不需要担心从天而降的毒气炸弹,对他们来说,防毒面具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用来表达对大气污染的强烈关注。不过,随着巴黎协议的签订,各国政府逐渐开始关注大气污染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可以找到有效治理大气污染的手段,将雾霾和空气污染像防毒面具及化学武器那样,一起尘封在历史当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