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造就人——秦相李斯的“鼠授”哲学

李斯字通古,大约生于公元前280年,逝于前208年。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上蔡在战国属于楚国管辖。《史记"李斯列传》记载 ,李斯的家庭不富裕,是个“闾巷布衣”之家。闾巷,是一般老百姓住的地方,即里巷。布衣,就是平民,普通百姓。

李斯年轻时,曾在郡里当小吏,掌管文书,是个地位很低的职员。干这种差事,李斯很不甘心,无时不刻想着离开这里,得到升迁。对这种想法我认为无可非议。年青人谁不想获得较好的职位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看了下面这个故事就可以分析一下李斯思想深处究竟还存在什么问题。

在李斯办公处附近的厕所里,常有一些老鼠跑来跑去,这些老鼠又脏又臭,每天吃脏东西,见到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到惊吓赶忙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仓库里的老鼠,吃得是囤积的粮食,住在大屋子里,不怕风雨,每天悠哉游哉,根本不用担心人或狗的惊扰,养得又肥又大。李斯见到同是老鼠,却是两种境遇,一种又臭又脏,很狼狈,一种又肥又大,很舒坦。李斯由老鼠想到了人,想到了自己,于是叹息道:“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不肖:不才,没本事,不正派。意思是: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李斯对老鼠的感叹,可称“老鼠哲学”。

所谓同人不同命,也大抵如此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