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入画,以画入书~

他的国画山水构图新奇,笔墨老辣,别具一格。其书法从王羲之书法体系入手,参之以民间书风,尤其注重借鉴日本近现代书法艺术,从一个全新的意义上对于“书画同源”做出了诠释。著名画家白庚延、孙贵璞以及王颂余的外孙喻建十均曾师从王颂余。

王颂余(1910.7-- 2005),天津市人。著名书法家、山水画家。原名王文绪,斋室名曰:安素阁、易简楼。生前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2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南开大学分校兼职教授。

1927年,他从天津汇文中学肄业,1934年受业于章(太炎)氏国学讲习会,1936年先后从溥心畲(溥儒)、刘子久学画,1938年从溥默公(即爱新觉罗·溥修)学书法,古典文学曾受业于章太炎、闻一多、裴会川。

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溥心畲、溥修、刘子久3位老师。而这三位先生又正是以其对于传统中国书画的钟情和精深体验而称著于世的,尤其是溥心畲先生更是在当时被世人公认为传统绘画的领军人物。正是这样的学习经历,给王颂余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

“以书入画,以画入书”是他的艺术特点。他一生勤奋苦学淡薄功名,不求闻达,以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态在进行着他自身人格的自我完善,他的人品与艺品尤其为人所钦佩,因其画作流传少,故尤为藏家关注。

王颂余作品欣赏

图片内容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