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书单by孔鲤

2018年1月书单丨2018年2月-3月书单丨2018年4月书单丨2018年5月书单

这个月读了11本,其中有很多是重读或一天内迅速翻完的,有的书评直接写成了文章作为推送,主要时间花在了啃大部头的《资本论》(没读完)。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册)(未完)

也许是翻译的缘故,这个版本的《资本论》颇有些佶屈聱牙,要慢下心来仔细斟酌,对我而言比读古文还累,但阅读中获得的愉悦满足却是很多书给不了的。

很惭愧,这是我不知道第几次拿起这套书了,这次下决心要读完。从07日到今天,读到了第一册第十二章《分工与制造业》,因此没法写下什么评论性的文字。只能感慨,越读《资本论》,越觉得马克思伟大。同时更深地理解了这段话:「写出一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现在说来,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英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发展成熟的典型,马克思才能写出《资本论》。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至今还不过四十多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不成熟,离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还很远。现在就要写出一本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还受到社会实践的一定限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只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

女权究竟是什么?听听恩格斯怎么说

陈德军《乡村社会中的革命——以赣东北根据地为研究中心(1924-1934)》

想发动群众?你得学会讲故事

赵汀阳《天下的当代性》

在等朋友的时候用一小时时间翻完了这本《天下的当代性》。里面的论述是很有意思的、很贴合今日的,对于不了解今天中国想做什么的朋友,可以一读。如果想再深入一点了解,可以看看许纪霖的《家国天下》。

但要记住,今天中国想做的,相比于很多年前的迈出最后一步,它只想迈出半步。

这本书用中国古代的天下观来描述了天下在今日世界的作用。事实上中国一直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是一个天下。但是当中国只满足于天下以及只满足于将天下的范围框得更大的时候,那么天下早晚会崩溃。

可能说得有些晦涩,总而言之,当铁路运载量和海路运载量持平时,中国的世界天下就正式形成了,但再往后,天下的矛盾就真的只剩下了一种矛盾了。

到那时,人们一定会想起某本小册子的最后一句话。

修晓波《文天祥评传》

北京的于谦祠与文天祥祠

马洪林《康有为评传》

很累,我们又骂康有为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康有为的几乎不存在,而喜欢讽刺他的大有人在,这是能直观感受到的判断。

带着这个问题,我决定翻一翻康有为的思想传,而不是生平传。比如马洪林的《康有为评传》。

我是在看到康有为的卒年时才意识到我曾有过一个多大的思维误区的。康有为死于1927年03月31日,这是近代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日期,半个月后蒋介石就将发动四一二。——诚然,在此之前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康有为会活到这个时间。这让我感到意外,也让我感到好奇,在后来的岁月里,康有为都做过些什么?

我们知道康有为参与过戊戌变法,我们可能知道康有为参与过张勋复辟,但这些毕竟只是一两个碎片,我们无法从这一两件事里看到他的整个人生。

在很多人心里,康有为是个狂人,这一点我想康有为自己也不否认,33岁时他便写诗说:「圣统已为刘秀篡,政家并受李斯殃。大同道隐礼经在,未济占成易说亡。良史莫如两司马,传经只有一公羊。群龙无首谁知吉,自有乾元大统长。」在这里他以继承道统为己任,驳斥古文经学,尊崇今文经学,欲重启经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晚清时期一个绕不开的经学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朋友会拿出康有为和廖平之间的公案出来,认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抄袭了廖平的《知圣篇》和《辟刘篇》。从历史的迷雾中,我们看到康有为和廖平确实曾经有过一场羊城之会,并且廖平的结论确实是对康有为产生了影响。然而尽管廖平的书已经残缺,我们却依然能够从零星片段里看出二者的本质不同。——或者说康有为的经学和以往所有经学的本质不同。——自经学开始,无论是古文经学还是今文经学,都是在为地主阶级摇旗呐喊,但康有为的经学却是在为资产阶级纲举目张,他将西方的资产阶级新思想套用了中国的孔儒框架下,发展出了最后的经学。

说这是最后的经学,因为在清朝末年,儒家学说还是有用的,我们辩证地看待,那时人们依然会尊崇儒学、祭拜孔子,因此那时的儒学壳子是很起作用的。只是到了现如今,新儒家们找不到现实的土壤,自然一事无成。

这也是康有为一生最大的坚持。说他尊孔也好,说他复辟也罢,其实他想做的就是这件事。

鲁迅先生就这样评价过康有为:「趋时。」(《趋时和复古》)和很多人的认知不同,康有为不是死脑筋的老顽固,他一直在前进。

我们先搁下前进不表,看看他坚持的是什么。

就俩字:爱国。

康有为流亡海外时,写过《爱国短歌》,他是这么写的:「神州万里风泱泱,昆仑东南海为疆。岳岭回环江河长,中开天府万宝藏。地兼三带寒暑藏,以花为国丝为裳。百品杂陈饮馔良,地大物博冠万方。我祖黄帝传百世,一姓四五垓兄弟。旗谱历史五千载,大地文明无我逮。全国语文同一致,武功一统垂文治。四裔入奠怀威惠,用我文化服我制,亚洲独尊主人位。今为万国竞争时,惟我广土众民霸国资。遍鉴万国无侣之我,人齐心发愤可突飞。速成学艺与汽机,民兵千万选健儿。大造铁舰游天池,舞破大地黄龙旗。」也因此,袁世凯称帝后,他怒斥袁世凯;五四运动时,他通电呼吁支援学生,请诛卖国贼。

那么康有为前进的是什么呢?

在他后来最重要的著作《大同书》里,我们看到了大同社会主义空想。在这本书的《庚部 去产界公生业》里,我们会看到康有为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剥削、反对私有制、支持财产共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向前看,他同情奴隶(「不幸而为奴虏之胎,一出世即永为奴虏矣……子子孙孙世袭为隶」)、同情工人(「吾见其工人取煤熏炭,则面黑如墨,沾体涂足,则于污若泥,自以其所耕之地大于中国」),在《大同书》里,我们看到康有为亲眼目睹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们被金钱异化后的贪婪与残酷,于是他提出了共有论。

马洪林在《康有为评传》里评价康有为说:「如果说,戊戌前的康有为是站在中国看世界,主要从文字资料上探索仿效西方的政治模式,以救亡图存;那么,戊戌后则是站在世界看中国,并从政治、经济、金融、贸易、文化、教育全方位多层次重新认识西方,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寻求改造中国的方法,以追赶世界进步潮流。」

沧海惊波百怪横,唐衢痛哭万人惊。高峰突出诸山妒,上帝无言百鬼狞。岂有汉庭思贾谊,拼教江夏杀祢衡。陆沉预为中原叹,他日应思鲁二生。

蒋广学《梁启超、谭嗣同评传》

对梁启超生平不够了解的朋友,不建议贸然读这本书。

这本书不是梁启超的生平传记,也不是他的政治生涯刻画,而是他的思想史。这本书上来就深入到了梁启超在认识康有为之前的思想变化,一步步往前进,一直到去世前。只有在对梁启超生平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阅读这本书才会获得比较扎实的知识,否则就会比较干涉。

比如我。

因此我决定迅速翻完,等以后仔细阅读了梁启超的生平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

刘路《武夫仁心:太平天子赵匡胤》

如果说《梁启超评传》比较不友好,那么这本书就是很友好了。它是一本赵匡胤的传记,不是学术范的,但也不是一味强调幽默的诙谐范,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本以赵匡胤为主角的小说写法。

但它依然充满着史实——同时还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史论,比如用赵匡胤出身时的异象和刘邦、李世民等比较,从而对五代的社会风气做一个简要的概括。

虽然简要,可是已经比很多《XX那些事儿》迈出很大一步了,这其中不包括《明朝那些事儿》,《明朝那些事儿》至今仍是这类书的顶尖,因为它充满着丰富的感情。

顺便一提,作者把「首当其冲」这个词用对了,这是值得高看一眼的。

马特·里德利《自下而上》

用一个下午时间把这本书快速重读了一遍,本意就是为了打发时间,以抵抗长时间阅读《资本论》带来的疲乏感。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本书其实很好读,尤其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个论断下得简单直接,却并不错误。

这本书的道理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它讲述的是事物的发展是自发的,是自下而上的,道德不是由哪个人突发奇想制定出来的,语言和文字也不会因为哪个专家坚决反对它的变化趋势就不变化……总而言之,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由社会背景自发形成的社会模型,在这里它强调不要太重视某个人的能力,它认为发明电灯泡的不只是爱迪生还有爱迪生背后所处的种种环境。

这本书购于去年,据说是美国的畅销书,广受欢迎,美国读者纷纷说仿佛看到了观察世界的新的维度,好奇之下我也买了一本,草草翻过后发现作者在翻来覆去说一些谁都知道的道理觉得很没意思就丢下了。

按理说重读应该会有新的收获,但没有想到这次重读感想是一样的。

回到这本书想要表达的内容本身,是不是觉得很眼熟?

如果觉得很眼熟,那这本书就不必要读了,尽管作者在刻意回避马克思(作者在书中列举了那么多的哲学流派,可是偏偏没有提这一位),但这本书显然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种表述,而作者还特地托出卢克莱修和他的《物性论》,以借用这位公元前的哲学家的理论来做自己的理论支撑。但作者偏偏不提马克思,我猜不是为了照顾美国读者,就是不想说出自己观念的真正同源。

如果觉得不眼熟,那这本书更不必要读了,去找回你的初高中和大学的马哲课本,重新读一遍吧。

不讳言地说,我觉得我在字里行间瞎写的感想都比作者的啰嗦更有价值。

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01 经济生活》

这个月高中同学结婚,于是回了一趟家。在家里心血来潮,把高中时用过的政治教科书拿出来看了一遍。当将这本诞生于本世纪前十年的教科书放在整个时期来看时,真的咀嚼出了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全书四个章节,分别讲的是《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阅读后会发现,只有在第一章的第一小节《神奇的货币》里,我们才能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子,严格说的话是只有在这里才是马克思原教旨主义,而后的大量篇幅,几乎都不存在马克思主义。

我们都知道这是为什么,全书的核心就在之前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全书就立足在这个主要矛盾上发展。从过去的角度看也好,从今天的角度看也罢,这都已经是历史的产物了,这套教科书正是承受着历史的载物。

猫腻《间客》

我不喜欢《庆余年》,《将夜》最终也还是没能读得完。但这并不妨碍我欣赏猫腻的小说,大抵只要有一本小说能让读者赞叹就很了不起了,要是这本小说里想表达还是作者自己的想法,那就更妙了。

《间客》就是这样一本书,在这本书的后记里,猫腻这么说:「《间客》里我夹了很多私货,以后大概会少很多,因为没有什么可夹的了。」

《间客》的气质是一上来就让我喜欢的那种。虽然三年前读过一遍后一直没有再读,但始终认为它是我心中第一的网络小说。上周六一个饭局上和朋友提到这本书,朋友给我发了一份实体书的链接,当即下单,今日到手后发现是盗版书(后来我查了一下,似乎始终没有出版过正版实体),笑。

这次重读,开头依然让我欣喜。这是一片没有希望的死亡之地,这里的人们过着他们早已被注定的人生,这里是整个世界的边缘地区,你呼喊着公平,可是公平却不会让你和首都的太子爷享受同样的生活。

这是一群不会被人在意的老鼠。

主角许乐就是这样的一个老鼠,三年后再度翻看起这个开头,当看到老鼠终于在黑暗中撕开了一道口子,光芒照射进其中让它挣扎出了一个人形时,依旧忍不住赞叹。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我们愈是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的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盈着心灵——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康德的名言,也是小说的第一句话。

《间客》里有很多种马、开挂的情节,但它想要探讨的母题有好几重,有想要冲破阶层堡垒的原始冲动,有在对与错上纠结的道德审判,有不会被人记住的绝大多数失语者。这是迄今为止的网络小说里走得最远的一本。

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庆余年》略油,《将夜》略飘,都不是很喜欢,只有《间客》足够沉稳,好像我来到了一个古战场,手里提着一坛放了很多年的好酒,每隔一段时间尝一口,眼前就能见到曾经厮杀过的满目疮痍。

书林斋六月寄语

有位朋友在看我发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文章后,给我推荐了《乡村社会中的革命——以赣东北根据地为研究中心(1924-1934)》这本书,看目录就很喜欢,一读之下惊喜非常。

另一位朋友在看我读了《乡村社会中的革命——以赣东北根据地为研究中心(1924-1934)》后,推荐了我《鬓边不是海棠红》这本小说,尽管这本小说这位朋友曾经推荐过,但这次推荐是在我阅读了基层农民运动情况后发起的,因此我在读了这本小说的片段后迅速决定下个月就开始读它了。

有朋友有什么书想推荐给我的吗?适合我的最好。想看看能不能真正找到同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人间正道是沧桑》:杨家二十四代,中国二十四史

我写,你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