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是不是也应该尊重历史?没有历史的历史剧能看吗?

如今的电视剧市场被各种神剧、泡沫剧霸占荧屏,一些抗日神剧、宫斗剧、偶像剧层出不穷。打开电视,人们多被这些电视剧刷屏,无论换多少频道,你都很难找到想看的电视剧。其结果的,这种一味的低质量电视剧文化的输出,让大众不得不被迫的接受。

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大多数仿佛像快餐一样冲击人们的视觉感官。内容平庸,故事情节雷同,看到了开始基本都可以猜到结局。很多剧组依靠小鲜肉、大明星来支撑电视剧收视率,想方设法的迎合的观众对高颜值的追求。而一些明星甚至连剧本都没有背熟就上来走马观花似的演戏,其演技之拙劣,表情之生硬,甚至,一些哭戏,更是缺不了眼药水的帮助。

可想而知,这种电视剧的质量能好到哪里去呢?

如今的媒体也追求流量,每当有新剧播出,各种渠道的广告和热搜马上跟上来了,用博人眼球的内容的大肆宣传、炒作。并且,这里面还存在一群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所谓的 “水军”,这些人只要在各个媒体、网站中转发一些想要宣传的内容,那关注量就会瞬间提升。很多狗血剧即使遭到大量观众的吐槽,但是,其收视率却能一路飙升。

因为,有“水军”的各种爆料,很多人就是抱着这种好奇的心态想要一看究竟,这种文化的宣传方式和推送理念,无疑会误导观众的审美。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他们追的各种热播剧,可以说更多的是当下流行的偶像明星,“小鲜肉”、“小奶狗”、“玛丽苏”,等等。看过后的电视剧就像泡沫一样,没过几天剧情都忘记了,更别说从中获得什么有益的人生启迪了。

这里面更为严重的是,很多青少年模仿剧情里的少男少女,穿着打扮极力追捧的同时,就连为人处世也会去模仿。很多人仿佛做着如偶像剧里的美梦,把自己幻想成剧情里的男女主角,等待着超现实的剧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完全的脱离了实际。可以说,某种程度上,这种电视剧已经改变了青少年的人生观,坑害了一代人。

现在,已经很难碰到精心制作的文化内涵深厚的历史类电视剧了。比如:《康熙王朝》那种蕴含历史底蕴又具备文化内涵的高层次电视剧,观众看后,可以从更深入的了解当时的历史,又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进而反思自己的人生,调整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像这种电视剧才是良心巨作。

这里,我们再来说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这部剧算是秉承了历史剧的创作理念,一经播出,凭借雄厚的创作班底和演员精湛的演技以及剧本中蕴含的文运很快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同时,也被各个媒体争相热推。

秦人是汉族西迁的一支。秦孝公时期下令求贤,向全天下颁布《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人商鞅从魏国跑来,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革新,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是:重刑、弱民、抑商和禁旅。迅速使得秦国从一个西方不起眼的弱国变成为“天子致胙”,“诸侯毕贺”的军事强国。

可以说,商鞅主持的变法在各国中是最全面,最系统,最彻底的。最终,使秦国很快跃居战国首强,迈出了秦朝崛起的重要一步,逐渐使秦国成为实现中国统一的中心力量。那么,为何没有了狗血电视剧里的各种被追捧的热点,这部电视剧还能被各方面热捧呢?这就是源于电视剧的文脉与文运的重要性了。

所谓文脉就相当于文化的发展的渊源,在《大秦帝国之崛起》这部电视剧中就很好的反应了文脉在当时战国群雄争霸的重要性。在战国的文武名将无论自己身处何地,都把精忠报国作为人生信条,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绝对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情。

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纵横家苏秦、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一人可胜千军。廉颇心怀天下、面对如虎狼的秦国宁愿撞死自己也要保护本国利益。“战神”白起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帮助秦国统一天下。韩非子更是日夜苦心专研法家思想为秦国的强大注入了最强大的血液。

可以说,这种才是电视剧中应该包含的文化文脉,良好的文脉才能传承健康积极的文运。战国时期这些著名的文武百家就是凭借自己内心的信仰来支撑起自己国家乃至整个战国时期最重要的精神,这也让我们今天的电视剧创作有了可以追寻的文脉。

历史正剧的商业价值虽然不高,但是,在这个商业片占据主要市场的电视剧创作环境中,想要求得一席之地可以说非常困难,没有欣赏历史正剧的土壤怎么能孕育出含有文运气质的历史剧成果。需求和市场供应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想要市场中创作出质量高的电视剧,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应该调整自己的审美观点,为正剧的创作提供大众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做份努力。

最后,这部弘扬秦人精神的历史剧也告诉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靠历史虚无主义的戏说与消解,更不能丢掉民族文化内核而符号化地嫁接他者价值观。

参考资料:

『《大秦帝国之崛起》、《商鞅变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