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名为载湉 将其中一字拆开 恰好预示他一生命运

同治十年(1871年),北京的醇王府内迎来了一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命,这是王府里近几年来诞下的第二个男丁。

这个孩子的父亲,是先帝咸丰的七弟,当今同治皇帝的亲七叔醇王奕譞,母亲则是当朝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从身份上而言,这孩子可以说是既亲且贵,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子。

根据清朝家法,道光帝诞下的近支后代中,载字辈的孙辈名字中第二个字以三点水为偏旁。最后,醇王给这个瘦弱的孩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载湉。

湉,是指水平静的样子。清朝的近支宗亲起名一般都取生僻字,目的是万一此人当上了皇帝,可以给民间避皇帝名讳减少一些不便。

本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清的皇位是怎么都不会轮到载湉身上的。一来,当今的同治皇帝正值盛年,预计还会统治清朝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把皇位传给他的后代。二来,即便同治年轻早逝,且没有留下子嗣,按照清朝“圣圣相承,父死子继”的家法,也轮不到载湉这个堂弟来继承皇位。

因为醇王的第一个儿子早夭,所以他对这第二个儿子的期盼,就是未来能够继承醇王爵位,当一个承平王爵,过上平安宁静的一生,就足够了。

但是,意外偏偏就是令人意想不到地发生了。4年之后,同治皇帝得病去世,也没有诞下皇嗣。慈禧太后为了继续垂帘听政掌控权力,选中了载湉入嗣皇统。

这一决定,是醇王始料未及的。《翁同龢日记》中记载,当两宫太后公布载湉继承皇位的谕旨时,“醇郡王惊遽敬唯,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

得知儿子当上皇帝时,醇王这位亲爹吓得晕了过去,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这件事实在太过突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希望儿子过上平静生活的愿望,注定要落空了。

在清末时,有人曾拿光绪的名字玩了一个拆字游戏:把湉字拆开,是“无心活死人”。

为何说光绪是无心活死人呢?因为光绪一辈子里,一直都是慈禧太后的提线木偶,没有过一天自由的生活。从小时候开始,光绪就一直被慈禧牢牢掌控,连选自己的皇后都不能自主。而在戊戌政变后,光绪更是被慈禧软禁了起来,名为皇帝,实同傀儡。

清人笔记记载,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逃往西安后,“处分和约及军国重要事,悉孝钦(慈禧)一人独裁,间亦一询帝,帝唯唯,不置可否也。居陕无事,日惟遣小阉嬉弄洋犬,以消永昼。”

如此看来,戊戌政变后的光绪,真的如同“无心活死人”一般了。

其实,湉的拆字,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无心则活”。

为什么说光绪无心则活呢?因为他把和慈禧的关系搞得这么僵,以致让自己落到被软禁的下场,就是因为太“有心”了。

因为光绪有心想当一个明君,有心变法自强,有心拯救大清这艘已经四处漏水的残破巨舰,才会触犯到了慈禧太后的权力禁区。

试想,假如光绪一开始就无心当一个有为之主,甘愿当慈禧的傀儡,事事拱手受成,岂不能当一个没心没肺,又无忧无虑的皇帝?醇王希望儿子过上平淡的生活,没想到一语成谶,光绪最终成了一位本想振作有为,却只能眼看着王朝走向灭亡的君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